【香港商報網訊】20日上午,貴州省發改會副主任彭顯華表示,貴州始終牢記囑託,最高共識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將6月18日設立為「貴州生態日」,將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作為產業發展的總目標,全力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貴州落地落實。
貴州省發改會副主任彭顯華
貴州地處中國西部,是長三角、珠三角兩大經濟引擎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70年來,貴州省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生態文明建設步履堅定、成效顯著。翻開歷史數據,貴州森林覆蓋率從1975年的22.8%提高到2018年的57%;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顯著下降,2018年比1985年累計降低64.3%,年均下降3.1%;石漠化面積減少數量和幅度均居全國岩溶地區首位,2018年比2005年第一次全國普查減少84萬公頃,減幅達25.4%;2018年底,貴州擁有的世界自然遺產地達4處,居全國第1位,自然保護區106個,占國土面積的5.03%;公眾對貴州生態環境滿意度居全國第2位。
2016年,中央批准貴州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支持貴州開展綠色發展制度等八項創新試驗,是貴州省處於轉型發展關鍵時期給予的重大政策支持和構築生態文明制度「四梁八柱」的「施工圖」。
新聞發佈會現場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深化環境治理機制
彭顯華指出,進入20世紀以來,貴州省圍繞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大力實施退耕還林、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水土流失嚴重、環境惡化的狀況得到有效遏制。近年來,貴州省以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為契機,最嚴要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有效深化環境治理機制。
一是注重系統治理。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維,全力打好藍天保衛、碧水保衛、凈土保衛、固廢治理、鄉村環境整治「污染防治五場戰役」,強力推進十大污染源治理和十大行業治污減排工程,在磷化工領域創造性地實施「以渣定產」,全域取締網箱養魚,山林、大氣、水、土壤得到有效保護。全省縣城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保持97%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優良率保持100%;環境基礎設施跨越式增長,城市污水處理率從1996年的1.7%提高到2018年的93.8%,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從2001年的7.9%提高到2018年的92.04%。
二是突出精準治理。充分發揮環保設施建設「托底」作用,增強全省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的治污能力,環境保護資金投入大幅增長,從1981年的0.17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71.43億元。建成環境保護稅核心監管系統和涉稅信息共享平台,建設環評三級聯網審批和機動車尾氣綜合數據系統,啟動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試點。建設高分遙感數據綜合管理平台,圍繞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和石漠化植被生態質量開展實時遙感監測評估。運用大數據手段精準推進環境治理,強化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推動「環保雲」進入「雲上貴州」。
生態文明國際論壇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開幕 (資料照片)
三是堅持鐵腕治污。對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逐一整改、全面整改,截至2019年6月,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全省的72個問題,已完成整改58個,整改完成率達80.56%,督察組受理的2688件生態環境問題舉報案件全部辦結,完成率達100%。生態執法效能穩步提升,以「水十條」「大氣十條」「土十條」實施為抓手,分階段、分重點、分區域持續性開展執法。組織開展「六個一律」環保「利劍」執法、環境保護大檢查和「風暴」行動,重拳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2014年全國首例檢察機關行政公益訴訟案件——金沙縣檢察院訴金沙縣環保局案被評為全國十大法律監督案件,「破冰」行政公益訴訟先河。2013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依法批捕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案件1950件2817人,起訴5830件8952人。
四是加強區域間合作。與長江經濟帶省區建立了司法鑒定工作協調發展合作機制。與川滇兩省共同設立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基金2億元,建立首個跨省域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與川滇渝三省市共同制定長江上游地區省際協商機制,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與四川建立了環境保護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聯動機制,探索實施流域環境保護「五統一」。
貴安新區麻線河流域風光
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路徑
彭顯華透露,貴州省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踐行「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綠色經濟占生產總值比達40%。加快發展茶、食用菌、蔬菜、生態畜牧業、石斛、水果、竹、中藥材、刺梨、生態漁業、油茶、辣椒等12大農業特色產業,全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率先實施磷石膏「以渣定產」,加快推動磷化工產業綠色、創新、集約、高效發展;建立大生態企業庫,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全省大生態示範企業庫第一批入庫企業達60家。加快發展全域旅遊,勇立全域旅遊發展潮頭,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探索「全景式規劃、全季節體驗、全社會參與、全產業發展、全方位服務、全區域管理」的全域旅遊發展路徑,大力發展高效旅遊、綠色旅遊、滿意旅遊,推動旅遊業井噴式增長,打造山地旅遊升級版。(張涵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