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對長期受制於經濟外向度不高的東北地區而言,既包含空前機遇,也對其提高區域經濟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水平提出了新要求。機遇和挑戰向來並存,關鍵在於處理好其辯證統一關係。
對此,吉林省委書記景俊海指出,融入國家新格局要揚長避短、揚長補短、揚長克短,在國內市場體系中找準位置、發揮作用;同時,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構建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環,要同深入實施全省中東西「三大板塊」建設、構建「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等有機銜接,着力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這一論述概括了東北新一輪振興實現破題的戰略路徑--在把握「雙循環」戰略機遇、服務「雙循環」大局中,優化提升區域經濟治理能力和水平。大到省級板塊、小到地市縣域板塊,能否締造新一輪大發展,無不如此。
機遇空前,時不我待。吉林市作為吉林省中部板塊和「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的重要構成,為加快融入「雙循環」、引領全市「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於日前提出的「四六四五」全新戰略,正是對上述戰略路徑一次堅定的創新踐行。
吉林市委書記賀志亮表示,市委制定的這一戰略既與「十三五」一脈相承,也適應了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新要求。打造「旅遊文化名城」將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大力發展寒地冰雪經濟的要求;現代產業基地是加快動能轉換、共築全省「一主、六雙」現代產業體系的責任擔當;創新創業高地、生態宜居城市,則將構建涵蓋創新發展物質、社會條件的綜合支撐。由此定位,其六大產業集群在四大板塊、中心城與五個縣域增長極的空間結構上,形成了合理布局。
吉林市委副書記、市長王路表示,「十四五」期間,吉林市將通過大力實施「四六四五」戰略,有效融入新發展格局,努力在服務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體現新擔當,在走出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上,實現新突破,在加快推動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征程上,展現新作為。
不得不提的是,吉林市這一全新戰略將「旅遊文化名城」上升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首要定位,將旅遊文化經濟提升為首位經濟,對於一個仍然具備工業越級發展潛力的典型老工業基地城市來說,是頗具膽識和魄力的決策。其對推動吉林市乃至吉林省深度融入「雙循環」、釋放「一主、六雙」能量,均具顯著意義。
在一定意義上,這一決策闡釋了「四六四五」全新戰略引領吉林市在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經濟高成長性與城市發展行穩致遠、安定和諧的辯證統一。
吉林市萬科松花湖滑雪場
以最美姿態跑出加速度
——吉林市「十四五」規劃「四六四五」全新戰略解讀
2021年之春,較往年更鮮明地呈現出機遇與挑戰複雜交織的矛盾性。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中國,正在重新出發。斬落荊棘、聚集力量,先行者的努力目標是,於此百年不遇的大變局中,締造一個最美好的發展時代。
新年鐘聲仍在回蕩,冰雪經濟正在充分展現北國江城吉林市冬天最美好的一面之際,時任代市長王路在市十六屆人大六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吉林市將在「十四五」期間大力實施「四六四五」發展戰略,以旅遊文化名城、現代產業基地、創新創業高地、生態宜居城市「四個發展定位」為引領,在發展質量總量、項目建設、新動能培育、融入「雙循環」上跑出吉林市加速度。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發展「加速度」在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等諸多領域是一種常態。吉林市作為典型老工業基地城市,其全新戰略定位中的「旅遊文化」「現代」「創新」「生態宜居」四個關鍵詞,則將彰顯「加速度」的另一個側面--快速發展與最美奔跑姿態的和諧、經濟總量擴張與質量提升的共存。
在融入全局中構建經濟治理新體系
吉林省東中西「三大板塊」,是其區域經濟治理的基礎型框架。細化提升「三大板塊」的「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一是立足國家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及新一輪東北振興發展要求(亦未雨綢繆地包含對「雙循環」新格局的呼應),明確了圍繞「一主」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的新空間經濟動力結構,規劃了各次區域板塊的經濟功能;二是通過「六雙」布局強化了區域經濟內在聯繫、擎畫了各次區域的融合協同發展新藍圖。這是全省每一個次區域尋求定位發展的戰略指針。
「十三五」期間,吉林市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獲批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全國首批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三次產業比重調整到了結構持續優化的14.3:35:50.7,第三產業上升首位;營商環境建設成果顯著,入選第二屆中國營商環境特色50強城市……這是吉林市謀劃「十四五」的歷史資產。
針對編制「十四五」規劃,賀志亮提出的第一個要處理好的關係,就是「把握繼承和創新的關係」。作為吉林市「十四五」發展的主導戰略,「四六四五」正是一個融入國家「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全省「一主、六雙」全局,並繼往開來的全新戰略,突出表現為對區域經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根據「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吉林市作為毗鄰省會長春的省內第二大城市,也是涉及規劃政策最多的城市,包括長吉一體化協同發展、環長春四遼吉松工業走廊、沿中蒙俄開發開放經濟帶、長通白延吉長避暑冰雪生態旅遊大環線和長吉琿大通道等,其整體功能和地位極為突出。亦因如此,「四六四五」戰略提出,要主動發揮全省第二大城市作用,努力構建全省高質量發展長吉「新雙極」格局的目標。由此優勢和目標出發,吉林市首先明確了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定位:旅遊文化名城、現代產業基地、創新創業高地、生態宜居城市。
這一定位將吉林市的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一一最大化,並深度、細密融入「一主、六雙」的整體空間布局,體現了在全省全局中的定位差異化和功能協調性,與省委「十四五」規劃發展戰略方向形成了緊密對接。比如「旅遊文化名城」對應?吉林省打造旅遊產業高地的戰略目標,要承擔全省唯一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驗區的歷史任務,進一步創建國家級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驗區,為全省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探索全新路徑,並發揮主導、引領性作用。
無論是國家「雙循環」新格局還是吉林省「一主、六雙」空間布局,都蘊含?更高標準的區域經濟內部治理要求。一個良好的區域經濟治理體系,必定首先表現為區域內部空間經濟結構的合理化、高效化、協同化。吉林市「四六四五」全新戰略在內部經濟空間治理上,包括功能差異化的四大板塊:以放大工業存量優勢、實現轉型升級為訴求的北部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樣板區,以一二三產、城鄉融合為訴求的西部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承擔全域經濟「大腦」功能的中部現代服務業發展集聚區,以及撬動「旅遊文化名城」的南部宜居宜遊引領區。如此層次分明、協調一致的經濟要素配置空間,能給人以極大的想象空間:中心區以高端服務業「一肩挑兩頭」,發展要素的內外循環更加順暢,美好城市與高質量經濟共生共存。
表現為城鄉融合的區域空間協調發展,須根植於每個區域特定的城鄉空間形態和要素稟賦,在更微觀層面上優化產業體系和城鎮體系。立足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等新要求,吉林市「四六四五」全新戰略,基於空間自然稟賦和區域發展優勢,採取了以點帶面的策略,集中打造永吉、舒蘭、磐石、蛟河、樺甸等五個區域內的二級中心城鎮。五個城鎮分布在上述四大空間治理格局中,與吉林市主城形成了域內的城鎮群式發展架構。城鄉融合,因此具備了內在引力和張力。
吉林市委書記賀志亮(右二)到北大湖滑雪場調 研吉林市冰雪經濟,副市長蓋東平(右一)、北 大湖管委會主任付廣祥(左三)陪同調研。
旅遊文化晉級首位 發展動能迭代升級
區域經濟的空間治理和規劃,作為政府實施區域經濟宏觀調控、優化市場資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其目的在於持續推進區域產業結構升級,將區域經濟不斷推向更高質量發展軌道。吉林市「十四五」規劃目標當然也是如此。
長期以來,與汽車產業組成全省經濟「二人轉」的吉林市石化產業「一柱擎天」,其歷史功勳不可磨滅,其升級潛力仍然巨大。而在其「四六四五」戰略的六大現代化產業集群中,其重要性退居第二位,首位是「旅遊文化產業集群」。可以說,這是近年來吉林市經濟結構調整中「動作最大」的一次。
重新構建區域首位經濟,是老工業基地城市迭代升級的主要途徑。但吉林市與很多傳統老工業城市的不同是,石化產業並未呈現動力衰減。正因如此,人們也許很難理解吉林市為何將首位經濟的目光轉向旅遊文化產業。
實際上,這又是吉林市融入「雙循環」新格局及全省發展大局的一招妙棋。
賀志亮表示,「十四五」期間,吉林市將堅持「冰雪」「避暑」雙輪驅動,推動旅遊與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打造世界級冰雪旅遊目的地、國內休閒度假旅遊勝地。並非每一個老工業城市都具備不「放棄」傳統優勢,又能同步把旅遊文化打造為首位經濟的條件。但吉林市的優質資源,國家及省市產業政策優勢,以及旅遊文化產業已經表現出的高成長性等條件,得天獨厚。近年來,該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把握2022冬奧會機遇、響應「三億人上冰雪」號召,以及大力發展冰雪經濟的重要指示,在構建6411產業體系中以旅遊文化發展產業體系為重要支撐。從2016年到2019年,旅遊文化產業收入增長接近翻一番。一切都在水到渠成,關鍵在於如何把握其戰略高度。
吉林市將旅遊文化打造為首位經濟,首先是對全省「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建設旅遊產業高地目標的堅定落實。而最為重要的是,文化旅遊產業是吉林市乃至吉林省融入國家「雙循環」的最佳戰略支點。「循環」意味?市場要素雙向對流。基於區位、人口等因素,吉林經濟產出長期處於以向外流動為主、本地主要社會消費產品從外輸入的形態。而旅遊文化則屬於典型的市場要素高雙向流動性產業、帶動關聯產業協同發展的綜合性產業。吉林市把旅遊文化經濟打造為世界級、國內領先、省內擔綱的首位經濟,可以極大改變吉林市乃至全省融入「雙循環」、吸引外部市場要素流入的客觀「短板」,強化要素聚集效應;同時,帶動本地關聯產業發展,增加原單向輸出產業的本地循環比例,擴大經濟區域影響力和價值的本地附?力。其六大現代化產業集群中的精細化工、先進材料、裝備製造、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生物,或因此獲得產業鏈延伸需求,或將更高價值鏈留在本地實現轉化。
總而言之,吉林市將旅遊文化產業打造為區域首位經濟,既志在中國旅遊文化經濟快速發展中「奪魁」,更鎖定了其背後更重要的戰略價值。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優化城市工業基因
作為一個與中國工業化同步成長的老工業基地城市,吉林市與全省其他工業城市一樣,工業化既有豐富而光榮的記憶,亦必有來一次「鳳凰涅槃」的內在精神。
吉林省委書記景俊海指出,近年來,吉林省圍繞改變工業「一柱擎天」和結構單一的「二人轉」產業體系,取得明顯進展,但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任務依然艱巨。以全新產業體系引導企業集聚、產業集群、發展集約,推動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着力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和發展質量,是破解難題的主要路徑。
在全省「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中,環長春四遼吉松工業走廊是吉林工業化雄風再起的一道脊樑。其在空間布局上表現為「一核雙廊八通道」。吉林市不但通過長吉一體化協同發展,與「一核」長春創新發展核心區緊密相連,而且在「雙廊」中居於重要地位,吉林(中新)食品區以及吉林市優勢產業石油化工、新能源汽車、醫藥產業等,均在布局之中。走好這招「決勝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個區域產業體系的構建,既需立足於內部高質量發展,更需?眼於外部要素聚集的需求。吉林市「四六四五」六大現代產業集群中,除旅遊文化之外,全力聚焦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基於傳統比較優勢的精細化工產業集群,基於資源及先發優勢的先進材料產業集群、裝備製造產業集群、生物產業集群,基於農業資源優勢的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其根本目標是,在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產品終端化中,強化對外部市場要素的「虛位以待」。
後工業化時代,創新是核心驅動力量。如果說「生態宜居城市」為吉林市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了的美好物質環境,「創新創業高地」則將為之提供創新驅動的優良社會環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1年,吉林市將以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為引領,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不斷提高創新貢獻率;從解放思想抓起、從創新體制機制入手、從優化營商環境破局,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對於外部市場要素而言,吉林市「四六四五」戰略為之提供了一個含金量十足的投資營商環境。以最美姿態跑出高質量發展、融入「雙循環」的「加速度」,北國江城的「十四五」,令人期待。(文/冀文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