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中华大地

江夏人熊廷弼

2023-12-09
来源:香港商報網

    明朝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六月初八日,湖廣江夏縣修賢一里郭家嶺村,一個團頭大臉的小男孩出生了。這小男孩的哭聲響亮,穿透了暗夜的寂靜,在鄂南一片貧瘠的丘陵原野間迴蕩。

    這個孩子就是後來官至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遼東經略的熊廷弼。

    按現今組織部門的檔案登記原則,三代人以上的出生地為本人籍貫。熊廷弼的出生地為現在的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紙坊街,熊廷弼是湖北武漢江夏人當無異議。

    江夏忠孝堂熊氏宗譜「熊氏源流」載:江夏熊氏是由始祖天亶公於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從江西南昌府南昌縣北港,率子熊道興宦遊楚省垣,客居江夏新南門,並就此落籍。十餘年後,天亶公攜家遷居江夏南鄉修賢一里紙坊郭家嶺。

    熊天亶是江夏忠孝堂熊氏的一世祖,二世為熊道興,熊道興生了三個兒子,三個兒子為三世,長子熊高峰、次子熊少峰、三子熊愛峰。長子熊高峰只生了一個兒子熊西莊,次子熊少峰生了三個兒子熊敬所、熊明所、熊忠所,三子熊愛峰無子嗣。江夏熊氏四世是熊西莊、熊敬所、熊明所、熊忠所。熊西莊生了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兒子就是熊廷弼,熊廷弼有一個姐姐、一個妹妹,妹妹早夭。熊少峰的三個兒子中,大兒子熊敬所生的一個兒子叫熊廷立。江夏熊氏五世男丁,只有熊廷立和熊廷弼一對堂兄弟,熊廷立比熊廷弼年長。

    熊廷弼的人生從江夏開始,一生報國守邊,波瀾壯闊之後,遭受陷害死於奸黨與昏君之手,傳首九邊,最後屍骨還鄉,葬在出生之地。他是湖北武漢人的驕傲,是在江夏土地上生長的一個英雄。

    湖北人記得他,武漢人記得他,江夏人記得他。

    中華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入華北之後,全國各地呼喚民族英雄。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時,湖北武漢人民歡慶抗戰勝利,把武昌閱馬場至大東門的一條馬路,命名為熊廷弼路,以紀念這位家鄉的抗虜英雄。

    明時的江夏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武昌縣。20世紀60年代,縣治搬出武昌城,落腳在熊廷弼的出生地紙坊。1995年,武昌縣改名江夏區,為武漢市所管轄。

    在江夏區紙坊,1986年始建熊廷弼公園。熊廷弼公園位於離紙坊城區一公里的青龍山國家森林公園內,佔地面積七十三萬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積三十三萬平方米。

    走進莊嚴肅穆的公園高門牌樓,青瓦門檐,雕梁門額,門額下的橫條石匾上,是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的張愛萍上將題寫的「熊廷弼公園」。一個是明代兵部尚書,一個是共和國國防部部長,都是領兵的人,而領兵的人,其心靈是相通的。

    熊廷弼公園內,有一大型銅雕壁畫,壁畫栩栩如生,記敘了熊廷弼人生中的幾個重要故事,遊客們一進公園,就能看到熊廷弼人生的亮點。

    由壁畫東南方向前行,有熊廷弼銅像雕塑。熊廷弼挺立威武,一身戎裝,腰佩長劍,英氣逼人。銅像雕塑邊有熊廷弼墓,墓碑中間是「兵部尚書遼東經略諡襄愍熊公廷弼之墓」,碑右上款為「大清咸豐六年丙辰冬日」,碑左下款為「知武昌府事蜀人嚴澍森書」。沿墓上行有熊公祠,磚木結構,屋頂黑色布瓦,面積一百二十平方米。熊公祠中央有天井,兩邊有迴廊,正廳內塑有熊廷弼的坐像。

    熊公祠的右前方是飛百亭,以熊廷弼字飛百而命名。飛百亭中央立石碑一座,碑石兩面都鐫刻有文字,一面刻有大清乾隆皇帝寫的《論熊廷弼》,一面刻有江夏區政府所撰寫的《明兵部尚書熊廷弼傳略》。

    《明兵部尚書熊廷弼傳略》全文如下:

    「熊廷弼,字飛百,號芝岡,諡襄愍,原江夏縣修賢鄉人,為歷史上愛國將領,愛民賢士。廷弼家境寒微,幼苦讀,務農習工,經文緯武。十九歲為秀才,二十九歲奪解元,三十歲舉進士。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任保定推官,被薦為理官第一,擢工部主事。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巡按遼東,勘鎮府棄地驅民罪,興屯墾,備糧建堡,亂遼轉治。萬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督學南畿,嚴明有聲。以權貴諉過,扣勘歸里。會郡邑大澇,廷弼聯鄰邑,見督撫,請撥國帑;並募於鹽木商,共得萬餘金。修建四邑公堤及五里、武金、蕎麥灣等堤,加固後石湖、武豐等垸。又建李馬諸橋,連綴長虹張渡等橋堤,建閘於保安門外,使縣境汛災緩解,行旅便利,迄今稱頌鄉里。」

    「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楊鎬喪師,廷弼宣慰遼東,斬貪誅叛,親探險要,撫流亡,繕守縣,危遼轉安。以奸黨擅政,再次憤歸故里。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瀋陽破,經略袁應泰戰歿,廷議廷弼功,以副都御史晉兵部尚書,令廷弼經略遼東,並擢王化貞為巡撫,廷弼抱病馳京,布三方建置之策,而化貞操持重兵,不可公策,誤信叛將內奸,致廣寧棄守,封疆失陷。朝廷初議收化貞廷弼聽勘,而廷弼則自詣詔獄,冀圖澄清是非,囹圄四秋。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害於西市,傳首九邊。廷弼死後,徐爾一、韓爌等多人為之鳴冤,皆不應。至崇禎間方許其子持首歸葬。清乾隆帝在審定明史時,敕建省城紙坊修賢三祠。民國年間曾以武昌城西口至大東門命名熊廷弼路。一九八六年武昌縣人民群眾獻禮捐資恢復熊公祠墓,建園立碑以志永念。」

    這塊碑碑文為當代書法家陳義經所書。

    紙坊是熊廷弼的出生地,也是他的埋骨地。現在,作為區治的紙坊已經與武漢城區連成一體了,從武昌到紙坊,公交、地鐵、城鐵,或開私家車,眨眼可達。紙坊在明代只是一個驛站,而今成了武漢大都市的一部分。紙坊的一條主幹道,東起齊心水庫,西至紙坊火車站,全長四公里,寬三十米,為熊廷弼街,這條街橫貫熊廷弼的出生地郭家嶺,和熊廷弼的原墓地官坊嶺北麓,為江夏城區的主幹道。

    紙坊除了熊廷弼大街,還有熊公巷、熊公側巷、四賢路(明兵部尚書熊廷弼、禮部尚書郭正域、大學士太子太保賀逢聖、御史吳御中)等紀念熊廷弼的地方。

    從紙坊向西南方向車行不到一小時,穿過茂林綠樹,翻越低矮的山崗,到達後石湖。在後石湖的湖岔洞山湖邊,在一座叫鳳凰山的小山綠蔭中,有一座村莊,這裏便是熊廷弼的一支家族居住地,叫熊享堂灣。

    當年熊廷弼到此開荒,和父母一起度過三年災荒,那時這小灣沒有名字。熊廷弼被殺傳首九邊,清代乾隆皇帝為熊廷弼平反後,在熊廷弼後人居住的這個小灣,建了一座享堂祭祀,從此,這個小灣就叫熊享堂灣了。

    在熊享堂灣,讀忠孝堂熊氏宗譜,熊廷弼為江夏第五代,現在村里生活着的是熊氏第十五代到第十八代子孫。

    江夏、武漢、湖北,歷史上出過燦如繁星的英雄,家鄉人民為自己的兒女而驕傲。熊廷弼,是湖北、武漢、江夏人民為之驕傲的人物。

    熊廷弼是湖北武漢江夏人,青史留名,百姓銘記。劉益善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