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中华大地

感悟森林

2023-12-17
来源:香港商報網

    從森林裏走出來,遺棄的孤獨,丟掉的藤蔓,逃脫的潮濕,逐漸被淡忘,甚至絢麗多彩的森林世界,也被磨滅。遠離塵囂的神農架,以其獨特的氣質,吐納着醉氧的氣息。

    漫步在秦嶺與巴山碰撞的皺褶里,感受的是清新淡雅,聽到的是蟲鳴鳥腔。小資的煩躁與洪荒的沉寂,現實的嚴峻與自然的從容,統統都消納於這片綠色海洋之中。

    貼近它時,森林的脈動和心跳共振,一切自自然然。這種和諧共生是與生俱來的,山裏的孩子愛森林、敬大山、順自然。在森林裏嬉戲,在大山里找寶,在自然里尋根。沒有比這更能治癒靈魂的東西了。

    聞「蕈」而來

    雖是三伏,可神農架天氣並不炎熱,一早一晚涼爽無比,星期天戀床安逸舒適。

    「這幾天山上的菌子出來了哦!」聽到電話那頭的話,我蹦下床,洗罷臉,喊上愛人,在早吃店買兩個包子,邊啃邊開車,直奔海拔1500米的對東坪而去。對東坪!這名字取的真好,地理方位性極強,正對東方的一塊小平地,好記!對東坪坐落在半山腰,那裏住着三五戶人家。坪背後是巍峨山嶺,坪前面有玉泉河清澈流淌。山里少見平地,巴掌大一塊平地都會取名這個坪那個坪的,甚至直接叫大坪,好似平原,一個小山丘就會叫大奓山一樣。

    在對東坪的山腳下,我和愛人換乘老劉的越野車,一上車老方詭異地看着我直笑,老劉開着車一句話不說。長坊村是我們單位鄉村振興聯繫點,幾年下來彼此彼此,相互默契,我也無暇與他們搭話,心裏盤算着,他們吆喝着來的這個地方,到底會出哪些菌子?心中暗自揣測,別不會讓人失望吧!車子跑了二十分鐘,走了一半的水泥路,一半的沙石路,有意思的是下車兩次,為開村道上攔牛的卡子門。特色哦!卡子門可管一坡的十幾頭牛,不亂跑,不糟蹋鄰居莊稼。

    林子越來越大,樹木越來越高。停車時已遮天蔽日。沒等車停穩,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車門,沖了出去,我遠遠看到路上方有牛肝菌。「美味牛肝,是--美味牛肝」我叫到。「還沒到地方呢!」老方說。

    內心的喜悅再也壓抑不住,那立在坎上的褐紅色牛肝,像哨兵吹響號角,等待檢閱。我掏出手機,一頓猛拍。剛到林子邊緣就有這麼好的東西,進林子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景,我無限遐想。

    我被驚艷到了,斑駁的林子裏面站滿了菌子,紅的黃的紫的,大的小的倒腐的,樹根上的葉子上的草窩子裏的,簡直一個菌營。看,這個樹幹上長着的表面粗糙且有環紋、乳白色的是不是叫粗糙擬迷孔菌;哎,這個長得像馬蹄一樣的是不是叫木蹄層孔菌;哦,這個菌體邊緣為紅黃色的是紅緣層孔菌;啊,樹舌一樣的扁靈芝;嗯,疊疊層層像靈芝一樣的三色擬迷孔菌;褐褶孔菌、異擔子菌、特別好吃的硫磺菌。

    草里的掌狀革菌,乾巴菌。地上的牛肝,品種多啊!菌腿杆粗壯的胖胖的褐黃的美味牛肝菌,紫褐色淡黃網狀的紫褐牛肝菌,橙黃疣柄牛肝菌,紅褐色蓋皮裂開的裂皮疣柄牛肝菌。

    「看快過來看,這個少啊!金光閃亮黃燦燦的赤黃金菌。」

    「哦!這有翠花野香菇。」

    「哈哈!哪有翠花香菇,只有花菇。」

    森林裏沸騰了,放出了笑聲,放飛了靈魂。

    我突然想到上車時兩位朋友的異樣,他們是太了解這片森林了,太了解菌子了!他們前幾天來撿過,這是二茬了。

    我愛人興奮地埋頭撿菌子,只管往藍子裏裝,說這菌子比人工種植的還好撿。我跪在地上,只顧拍照記錄,這兒好搞觀菌子基地。老方笑呵呵地樂着,只在用手拍胖墩墩的菌子,這個可愛,這個更可愛。老劉若無其事,左顧右盼,嗨!前幾天在這兒撿菌子,撿累到了。愛人撿得喊不回來,那種喜悅是無法言表的。我拍不夠,總覺得沒有拍到完美。

    收穫的喜悅,體現在成就感上。中午,青椒臘肉大蒜爆炒美味牛肝菌,滑脆香氣鮮味一絕啊!一人一大碗飯拌着美味而飽腹。

    席間有信息交流說,桂竹園有珊瑚菌,並且整個山樑上都是,你們快過來撿。開車去需要一個半小時,我興沖沖讓他們核實,對方再三表示,沒有錯,這邊菌子多。我們決定前去,半路突然瓢潑大雨,雨刮器都刮不贏。停車核實,對方回應,這邊沒有下雨,放一百二十個心,不會下雨。

    冒雨前行,到達目的地時的確無雨。各自交流菌子信息,談笑風生間,風起雲來雨到。剛消停幾分鐘,豆大的雨點砸在地上趴趴着響。

    我們聽風就是雨,來得及時,雨也來得及時,呵呵!畢竟一場雨,一茬菌。大自然就這麼奇妙!

    滿山的森林滿山的菌,充滿期待的時光是幸福的時光。森林就這樣調整着我們的情緒。

    沐猴而「觀」

    註定今夜無眠,一天的激動,縱無疲勞,此刻還想摘要,亦可娓娓道來。

    跟隨「荊風楚韻—— 中國著名作家神農架林區採風行」 活動。我這個嚮導,又享受了一次自然沐浴,文化洗禮和生態體驗。

    在綠海掩映的盤山公路上,車子委蛇前行。採風的老師們還感嘆着昨天的藍天白雲,還在議論着昨晚的滿天星斗。採風活動是香港商報和神農架政府聯合舉辦的,老師們來自全國各地,都是知名作家。

    上午參觀根藝博物館。中午在古犀牛洞旁邊的農家就餐,清一色地道食材。刺苞頭炒瘦肉,梁子花下湯,茵陳蒿蒸雞蛋,清炒花牛兒腿,重陽菌炒青廣椒,高山包菜涮土豬肉,野菜居多,老師們讚不絕口。這盤菜滑爽,這盤菜鮮嫩,那盤菜原味濃郁,介紹的勁道,描繪的動心,個個食慾大增,人人放不下手中的筷子。下午要爬山看猴子,活動量大,那敢不把胃吃得鼓脹。

    「大王叫我來巡山」,不知是誰唱了起來。我們興致勃勃沿着林間小道向下走,都想早些目睹金絲猴尊容,心和腳步一樣快。陡然,隱約聽見對面樹枝嘩嘩着響。

    「看、看,金絲猴,金絲猴。」

    「噓噓,小聲點,小聲點。」有人提醒,生怕驚嚇到猴子。

    金絲猴分幾路向溝邊小溪聚來。一路家長開道,眾猴跟隨,金黃一片。家長長髮披肩,威風凜凜,扭着肥腚,昂着頭,兩前爪交替踏點,韻味十足。一路簇擁而下,掀搖枝條,一窩蜂呼嘯奔突,向溝底衝來。居中的雍容大度,毛髮金光閃閃,攀着樹枝挺着胸脯,噫!噫!直叫,像指揮着千軍萬馬。還有一路隱敝前行,靠前的小猴毛茸茸的,從一根樹枝騰挪到另一個樹枝……

    霎間,溪邊熱鬧起來了。

    抱着小金絲猴飲溪水的,自個搔癢清理毛髮的,依偎相擁啃蚤的,雙手捧剝花生的,翹着金腚呲牙咧嘴凶臉的,坐在樹叉處啃雲霧草的。溪邊一片金黃點綴的祥和。

    金絲猴全然未理我們的存在。

    淡定過後,一番噪動。

    太漂亮了,一身飄逸的毛髮,散發出魅力,圓圓大大的藍眼睛清澈如水,厚厚的嘴唇性感十足,白白的臉龐乾淨如玉,鼻孔仰天別致可愛。

    我們漸漸大膽起來了。

    「靠近點,再靠近點,這張照的好!」金絲猴慢慢二、三個一組配合着我們拍起照來。

    「笑,笑,和金絲猴一樣燦爛,好的OK。」

    「把後面那隻大的也照進來啊!」一位老師指導着。

    太可愛了,一隻小猴的尾巴毛絨絨的拖在地上,離我太近了,我忍不住竊喜,偷偷觸摸了一下尾巴尖尖,未曾想小猴立即轉臉瞅着我,平靜地注視着,它的眼神既有凌厲,也有溫柔;既有疑惑,也有默許。剛才是你碰了我的尾巴,是不是不小心,還是有意為之?這可沒有徵得我同意,要不得哦!我懊悔我的衝動。短短幾秒鐘的對視,我像凝固了半個世紀,等緩過神來,才發現它的大度,它的寬容。我連聲說:「對不起!對不起!」

    慶幸啊,只摸了小猴子尾巴尖尖,多摸一點,豈不是摸了老虎屁股,這山上的1472隻金絲猴,還不把你活埋了。

    可愛的神農架金絲猴。是最東端的金絲猴,是最高貴金絲猴。

    大概和人類能夠親密接觸的也只有這個種群了吧!它們有150隻,其它種群還在萬山老林,難覓芳蹤。

    猴子噫噫叫了,我們哈哈笑了。

    此刻,在森林裏的它們、我們一樣都是自然的生靈。它們把我們當猴,我們把他們叫猴,其實也只是一個稱謂而矣。

    真的要感謝八位科研人員,用八年艱苦跟蹤,才得以建立起大龍潭金絲猴的固定觀察點和研究平台,才能了解金絲猴的個體、家庭、種群的生長繁育和延續。

    嗚嘎!嗚嘎!不知是什麼驚動了它們,它們相繼轉身返回森林裏去了!

    我會不會惦記那隻我摸過尾巴的小猴,會不會回憶一撮毛單臂大迴環的萌態,會不會想到全雄單元放哨站崗的英姿。會不會意識到它們是在踏踏實實地生活,我們也是在快快樂樂地拍照。

    我知道鹼地里長不出蘋果,核輻水養不活雲霧草,更知道金絲猴不吃海鮮。什麼規律都不要違背,對自然我們要尊重順應。

    這片森林知道,巴山冷杉、多枝柳、湖北楓楊、紅樺、串果藤、貓兒屎、陝甘花楸、華中山楂、湖北海棠、峨眉薔薇、青莢葉、衛矛、米心水青岡等成員也都知道,一切皆有靈,和諧共生才是王道中的王道。

    聞「蜂」而動

    「昨晚還將就,麻風細雨,剛好不用艾蒿熏。割的蜂蜜,在屋裏,你去看看。」老杜看着我說。

    老杜的蜂蜜好,我每年都要十斤。他的蜂蜜一年割一次。傳統養殖,散放在岩石高處和古樹旁邊。蜂箱是用枯木頭挖成的圓桶,水桶大小。他憑良心割蜜,從不與蜂爭蜜。他的理念是:人也好蜂也好,都要活命。蜂辛苦一年,過冬的口糧一定要給它留足,不能因為自己一口蜜,要了全箱蜂的命。因而一箱也就割十五斤左右。

    老杜的蜂蜜,是百花蜜,有淡淡的中草藥香氣。這味道也只有土著「中華蜜蜂」釀的出。「意蜂」是萬萬釀不出的。「意蜂」採花單一,像五倍子,黨參,野菊花,黃連,板藍根,天麻,連翹等各種藥材花期不一致,且花小分散,藥味重,「意蜂」是不屑一顧的。也只有「中華蜜蜂」才可能「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才可能穿梭於林間、田野一點點集腋成裘,可謂:採得百花釀成蜜。

    買回時蜜液蠟黃如金,到年底蜜結晶,如熬製的豬板油雪白雪白的,用勺子才會搲動。

    我走進偏屋,白紗布過濾的蜂蜜正牽線地往桶里滴,好傢夥,足足大半桶,估計80斤有餘。

    「豐收啊!」我感慨道。

    「一般般哦!畢竟這一年,就指望它了。」老杜慢吞吞地說。

    是啊!一年的辛苦換成蜜,也就在這兒了,養蜂看起來輕鬆,實則是一件辛苦活。不是想像中的只要春暖花開,就能坐享其成,不是守着詩和遠方,就有金銀滿盆。老杜為追逐甜蜜吃盡了苦頭。也嘗到了甜頭,和中蜂一樣,無意間完成了花到果的絕唱。

    「今年,年景好,天老爺幫忙,政策好,養蜂有保險和補貼。」

    「是啊是啊。」我搶着說:「這可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咋不是呢,村里搞生態農業,蜂子跟着興旺多了。」

    「嗯,少施農藥,生態自然好。」我插話道。

    老杜頓了頓,繼續說:「是不是你介紹的,今年有兩位,直接問我要蜂蜜,說價格由我定,每人二十幾斤,我提前割了八箱,不管是賣給你和你的朋友,質量應該一模一樣。」

    「哦!我是把你的電話發給了我的朋友。他們嘗過你的蜂蜜。」我說。

    山里人的樸實厚道總會熠熠發光。就像這裏的生態富集,難能可貴,連空氣都瀰漫着淡談的甜味兒!

    老杜的蜜好,還有「蜜訣」。他不搶時間,不趕彩頭,蜂蜜在箱內有足夠時間醞釀。他不急於求成,搖嫩蜜提高產量,一次性售賣。他不急功近利,以次充好,不見利忘義,總等封蓋成熟,總是冷濾上市。

    「這市場拓展了,量增加了,老杜啊!你有什麼打算?」我問。

    「啥打算,把蜂養好,質量第一,價格嘛,熟人社會。」

    哈哈!老杜也有官腔。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華蜜蜂在大山里能夠生存釀蜜,就在於它適應能力強,身體相對小,能采各類花,耐力驚人,身體能黏5萬粒花粉。老杜之所以能成為「養蜂大王」,就在於他誠實、勤勞。

    小院裏丹桂飄香,蜜蜂飛舞,一束光灑在沖泡的蜂蜜水上,淺淺的嫩黃晶瑩剔透,抿一口潤喉潤心潤腸胃。

    我恍惚感覺,春風拂來,溝溝坎坎,坡上嶺下,百花盛開。白的迎春花,黃的油菜花,粉的櫻桃花……

    蜜蜂映着金色的光芒,又開始了日復一日的忙碌,我又一年吃到了老杜的蜂蜜。(王均學)

[责任编辑: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