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是打開視野的窗口,讀書是獲取知識的橋樑。
北宋大儒歐陽修說:「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文聖人孔子學識淵博,好讀書「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常常「讀易,韋編三絕」。武聖人關公文韜武略,戎馬倥傯仍手不釋卷,「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在給劉備信中自言「自幼讀書,粗知禮儀」;西漢經學家匡衡,熱愛讀書,自幼家貧,買不起蠟燭,只能鑿壁偷光,刻苦學習,終於成為大學問家,受到漢元帝賞識,被任命為丞相。
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才能志存高遠、激活思想、開啟智慧,助我們明辨是非善惡,找尋真理光明,實現自我定位,臨事處變不驚,養成寧靜致遠的格局,厚德載物的修養,高風亮節的情操。
漢代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意思是:書就像藥一樣,閱讀得法,可以讓人明理聰慧。
所謂一燈除暗,一智破愚。聖賢書,是古聖先賢留下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的精神財富。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古聖先賢留下汗牛充棟的經典書籍,深刻雋永,充滿睿智哲思。
如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
如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如:《道德經》、《黃帝內經》、《忠經》、《孝經》、《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古文觀止》、《二十四史》等。
啟蒙教材:《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幼學瓊林》、《增廣賢文》、《了凡四訓》等。
民間三大聖經:《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
關帝聖諭真言系列:《桃園明聖經》、《三界伏魔關聖帝君忠孝忠義真經》、《太上忠武關聖帝君護國保民寶懺》、《關帝大解冤經》、《戒士子文》等。
這些古聖先賢經典,暗含人生大道常理,為中華兒女契入聖賢智慧,點亮心燈,成人達己,內聖外王,如天空中璀璨的啟明星,照耀著炎黃子孫的心靈,成為中華民族代代傳承的文化滋養,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動思維。
關帝在《桃園明聖經》開篇明示雲:「經者,常也,所言無非人生日用常行道理,可以常傳萬古。人能恭敬身心,時時不忘乎根本,刻刻常存乎孝弟,謹敬這個心田,勿貪勿淫是也。聖者,昭然也。參天化育,千古忠肝義膽,萬載聖神,先聖後聖,其揆一也。明者,如同日月普照乾坤,無物不到,使人心性常懷不昧,靈台潔淨,打掃如同寶鏡一般,明心見性,故曰《明聖經》。」
聖賢書奠定了中華傳統文化之根基,是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不朽豐碑。
聖賢書之所以被稱為聖賢書,是因為聖賢書系統闡述了中華文化的道德思想,處世哲學,價值理念,行為準則,進而形成了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基因。
歷史以來,中華民族的文化修養和道德理想,中華民族的氣度神韻和精神世界,無不深深地植根於聖賢書的文化滋養之中,得以生生不息、茁壯成長,成為中華文明有別於其他文明的獨特文化標識。
孔子「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讓我們懂得了加強個人道德修養,立志成才的人生理想;墨子「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讓我們懂得了誠實守信,勵志圖強的價值追求;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讓我們懂得了肩負使命,勇於擔當的思想情操;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讓我們懂得了君子慎獨、胸懷天下的精神境界。
關帝聖訓諄諄教誨說:「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將讀好書視為人生走上通途的起點。
讀聖賢書,可以不斷激活思想,擴展視野,激發人體正能量,讀出營養來,讀出才智來,讀出氣質來。
台灣女作家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裏、在談吐上、在和文字中。」(弘揚關帝文化 彭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