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是中華兒女人所共知、共敬、共尊的英雄、聖賢。遍布全球的關帝廟巍峨壯麗,氣勢雄偉,關帝聖像寶相莊嚴,一身正氣,不怒自威。
在中華民眾的心目中,關帝是忠義精神的代表,是天地正氣的象徵,也是主持公道正義、決斷是非善惡、扶正祛邪、教化人心的至尊至聖神明。
無論深山峻嶺、都城大邑,還是鬧市集鎮、學宮商肆,處處可見到人們供奉祭拜關帝的場景,處處可聽到人們講述關帝顯聖靈應的故事、傳說。
在中華民眾上千年來的歷史進程中,關帝崇拜承載着人們對追求幸福安定美好生活的深切渴望,承載着人們對公平正義社會理想的嚮往和需求,同時也承載着人們對改變自身命運、實現人生理想抱負的祈願和希望。
明代賢相之一,歷經景泰、天順、成化、弘治四朝皇帝的弘治朝首輔大臣徐溥在《勅修關公廟記》中對關帝「從昭烈帝仗義兵,復漢室,折衝勍敵,固已雄蓋天下矣」的英雄氣概、忠義之心稱頌有加。徐溥闡釋關帝為何受到朝廷民間全民崇拜、儒釋道教共同尊崇的根本原因時,稱「(關帝)忠義之所憤激,剛大之所充塞,此心此氣,雖死猶生,宜其極六合而無間,歷百世而彌光。兒童婦女之所必知,而道流釋徒之所依,藉以為重者也。」指明關帝的忠義之心、剛大之氣,是中華民族共有共享、需要歷代傳承的精神財富,是兒童婦女也需要知道了解,道教佛教也需要尊崇倚重的民族精神。
人們崇拜祭祀關帝、虔誠信仰關帝,就會在日常生活、為人處世中,自覺遵行關帝的忠義之心、浩然正氣,從內心深處自然養成忠義、正直、果敢、剛毅的道德品行和人格素養,關帝的神靈顯應、有感輒通,也是基於人們自身的忠義之心、浩然正氣,與關帝神靈相互感應激蕩形成的結果,彰顯了關帝崇拜所具有的理性、積極、光明、正面的獨特屬性,為關帝靈應打上了官方的認證。
徐溥在碑文中說:「世之稱侯之神者,吉凶禍福,類多符驗。入其廟廷,睹其像貌,必為之心惕神動,洋洋乎如在其左右。蓋其所謂忠義而剛大者,有以激之,亦非有所強而致也。」
明代文學家袁中道,是文壇大家袁宗道、袁宏道胞弟,少即能文,16歲中秀才,性格豪爽,喜好交遊,尤其崇拜關帝。袁中道在《五月十三日玉泉道中》詩中寫道:「千山萬山雨忽至,大珠小珠沸溪里。此是關公洗刀雨,沾身也帶英雄氣。」
袁中道在《關廟碑記》中曾自述感應到關帝示夢的一段經歷:萬曆己酉年(1609年)初冬,我計劃到京城,晚上夢見關帝到我家,坐在上座,我與他人次第拜見。第一個人跪着拜見,乞求關帝隱瞞其科場舞弊之事,遭關帝怒斥驅趕。第二個人跪拜所說之事記不清晰。最後是我拜見,關帝吩咐我說:「我的治生和田事,你要為我好好料理。那人的頭髮不適宜剃。」說完,關帝飄然離去。
第二年,我科舉失敗回來,十月到玉泉寺,正遇俗僧要變賣寺廟田產,一居士存心不良,硬要剃度出家,被我急忙制止,我才悟出關帝交代的話中含義。
萬曆丙辰年(1616年)二月,大學士吳道南和禮部尚書主持會試,取沈同和為會元。吳道南查出沈同和賄賂禮部官吏,抄襲趙鳴陽。三月,上諭削會元沈同和為民,流放邊遠,並黜進士趙鳴陽……是科會錄無元。袁中道於此年考中進士,方才憶起當年夢中,第一個跪拜的人,指的正是丙辰年會試舞弊一事。
袁中道在碑記文末感慨道,我一向崇敬關帝神明,經歷關帝示夢的真實驗證後,對關帝的公正嚴明、威靈赫赫更加畏服。正巧有人請我為關帝廟寫碑記,我欣然命筆,並將此夢附在文後。
關帝在中國人心中具有無與倫比、至尊無上的崇高地位,不僅在於關帝的忠義精神、浩然正氣能夠教化人、鼓舞人、激勵人,更在於關帝威靈赫赫,護國佑民,靈應昭彰,無處不在,無所不能,能給人們帶來無窮無盡的信心、信念和精神力量。
關帝崇拜寄寓了中華兒女韜勵奮進的精神追求和嚮往,在宋元之後的每個歷史時期,關帝崇拜就像在人們內心中搭起的神龕,融入進中華民眾的血液、骨髓及性格基因中,代代傳承,永不絕息。
弘揚關帝慈善基金會 彭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