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為何中國金改大提速?

2014-04-15
来源:香港商報 李明生

  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步伐,最近明顯大大提速。繼去年中開放人民幣貸款利率市場化,今年3月兩會期間人行行長周小川進一步言,存款利率亦將在一兩年內開放,數日后人行又宣布擴大人民幣兌美元的每日浮動波幅,至4月初更宣布「滬港通」半年后啟動。雖然,以上種種,三中全會《決定》其實早有預言,包括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等等;然而,按照中國金融開放的歷史發展,有關速度實在不可謂不快,一方面,這既顯示了習李新政深化改革的決心,惟另一方面,亦可能反映內地經濟存在不輕的放緩風險。

  政策導向逆轉 鼓勵吸資

  簡單比較,為何昔日的開放步伐偏慢?由利率市場化,到匯率市場化,以至兩地股市互通,當時的最大顧忌,就是可能吸引大量資金流入境內炒作,進而威脅到金融及經濟穩定,故此改革必須循序漸進,絕對不能操之過急。好像QDII和QFII,每次批出額度都是數十億至百多億元人民幣,而且都是針對機構投資者。然而,今非昔比,最明顯莫如「滬港通」,甫一啟動獲批額度已達一年5500億元人民幣,日均百餘億已經相當股市成交量的一至兩成之強,而且少至50萬元人民幣的散戶亦可參加,涉及股份也遍及所有成交最為活躍的;可以說,實際而言,開放力度只差些許就是一步到位。

  開放條件由無到有,絕對不會事出無因。箇中,對於資金流入的憂慮,肯定已經大為降低;甚至乎,政策導向已經逆轉為吸引資金流入。

  產能過剩 資金流有問題

  事實上,內地經濟風險日漸加深。從量上看,明日即將公布的GDP增長,仍將達到7.5%左右。可是,從質分析,多個環節已經發出警號。首先是CPI持續低位徘徊,首季度通脹只有2.3%,環比更錄0.5%的通縮,對於一個經濟高速增長、貸款高速增長的經濟體來說,這代表資金并無很好流轉於實體環節,其中,PPI更加連跌兩年之久,環比去年底雖見短暫靠穩,但今年以來卻重回跌軌,反映產能過剩的問題依然未解決,甚而掉頭深化。的確,與此相印證,就是出入口表現的未如人意,首季出口大降6.1%,進口也降1.2%,顯示內外需求同樣疲弱。金融海嘯后所推的四萬億刺激措施,的確有利透過投資拉動增長成功「保八」,然而過程中的大量投資,卻造成今日的產能過剩問題,由工廠、到道路、以至房屋皆然,需求均未能好好配合追上,資金亦沒法有效回籠過來;當時透過借貸和發債等滿足的資金需求,現時已經構成一定程度的償債還款壓力,不論私企抑或地方政府都面臨困境,最近便已連續發生多宗債務違約及破產事件。可以預期,如果需求仍然疲弱,沒能盡快扭轉,債務和貸款出現違約或壞帳勢必陸續有來。

  未見效果 市場看法審慎

  金融改革既是必由之路,現在正是一個適切時機,既不會引致過熱風險,更有利紓緩經濟下行問題,某程度也算得上是習李的一種貨幣政策刺激措施。不過,更多資金流入內地之后,又是否能夠順利流入實體經濟?尤其是,會否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以至資產泡沫風險?何况,證諸市場的初步反應,似乎沒見太多資金涌入,包括人民幣匯率反而持續企於一年來的最低水平,滬港股市亦僅出現短暫且輕微的振奮而井噴不再,等等。當然,金融開放長遠一定利好,然而短期中國經濟的發展情况,市場看法還是偏向審慎。

  李明生


[责任编辑:鄭嬋娟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