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互联网金融命命系监管接受度

2014-07-04
来源:香港商报

   与中国传统银行良性竞争初现 互联网金融命命系监管接受度

 
  中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引发大量热议。美国智库彼德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兼中国项目经理博斯特近日撰文称,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同时受到创新和监管套利的推动,相对於中国大型国有银行的服务,这是一大改进。而互联网金融公司与传统银行良性竞争的迹象已经出现,在国有银行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金融体系中,互联网金融有可能成为改革和效率提升的主要催化剂。
 
  增长过於迅速引银行担忧
 
  互联网金融产品包括货币市场基金、保险产品、第三方支付平台、个人对个人贷款(P2P),以及其他更为奇迹的投资产品。换言之,互联网金融正迅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出了传统银行的范畴。互联网金融增长过於迅速,引发了银行的担心和不满,虽然与传统金融部门庞大的资金规模相比,投资於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资金总体金额仍非常小。
 
  互联网金融公司正在提供移动和基於互联网的支付、储蓄和投资方式,这与以前相比要便利得多。然而,单单是客户服务的改善并不能解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增长。监管套利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由於政府干预,中国金融体系仍存在极大的价格扭曲。中国央行设置了存款利率上限——实际存款利率经常为零甚至为负。互联网金融公司找到了纠正这一问题的方法,即用一只货币市场基金把客户资金集中起来,然后投资於银行协议存款,以获得高得多的协商。较高的利率水平传导至客户,这就是客户踊跃购买互联网基金的原因。
 
  持续监管风险令前景蒙阴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和益处因产品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别。支付宝等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几乎对客户没有什麽风险,而且也提供了在网购物的便利途径。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稍大一些,但通常也是安全的,因为大多数资产投资於银行协议存款。只要是投资於资金雄厚的大银行的协议存款,违约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相比之下,P2P贷款的风险要高得多,而且已经出现了违约和网站关闭的结果。互联网金融公司提供的其他更为奇特的投资产品同样风险很大。
 
  持续的监管风险为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蒙上一层阴影。中国监管机构对如何应对互联网银行业现象意见不一。证券监管机构通常持支持立场,银行业监管机构通常表示反对,而中国央行则在两者之间走钢丝。大举投资於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储户面临监管立场突然改变的风险——那将大幅削减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供应和流动性。
 
  对金融体系存潜在巨大影响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金融体系具有潜在的巨大影响。如去年6月「钱荒」表明的那样,中国各银行拥有大量储蓄资金,但流动性紧张。从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和高价竞标财政存款可以看出,对存款的竞争非常激烈。互联网基金成了争夺季度末存款的新竞争者银行往往利用季度末存款来满足存贷比要求。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也代表着对中国银联的直接威胁。中国银联是在中国几乎占垄断地位的银行卡联合组织,股东为众多银行。
 
  相对於传统国有银行,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产品相对透明,而且与信托投资等影子银行业体系的其他领域相比,普通投资者的参与机会更高。中国互联网金融试验的最终结果将取决於监管接受度,以及是否出台政策引导银行和互联网贷款机构朝着健康的方向展开竞争。
 
  (来源: 香港商报) 编辑: 黄锦霞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