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8

六出祁山 三履隴原

2014-08-25
来源:香港商报

  三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公元181年-公元234年),其一生經歷,自陽都而荊襄,而巴蜀、雲貴、漢中,幾乎涉足大半個中國。到了他的晚年,隨著北伐的連年用兵,在隴原大地上也多處留下了他的足跡。

  自蜀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至蜀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的6年間,諸葛亮以漢中為基地,先后對曹魏進行過5次北伐,即所謂「六出祁山」。5次北伐為何被稱為「六出祁山」呢?那是因為后人將建興八年即公元230年秋諸葛亮帶魏軍於城固、赤阪的一次也計算在內,而這次魏軍雖數道南侵,但半途而返,兩軍并未接觸。而5次中,第一、第三和第四次北伐都是在隴原大地上進行的,因此,這位被后人視作中華民族智慧象徵的諸葛孔明,遂與甘肅結下了不解之緣。

  首出祁山 遇街亭之失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諸葛亮揚聲由斜谷道(今陝西眉縣西南)取郿(今陝西眉縣),并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今陝西太白縣境內),以吸引魏軍主力;而他自己則身率6萬大軍進攻祁山,從而揭開了第一次北伐的序幕。諸葛亮的軍隊一路浩浩蕩蕩,勢如破竹,很快便攻占了今甘肅西和、禮縣一帶的祁山地區,并在祁山堡安營紮寨。

  街亭(今秦安縣隴城鎮)之戰時,諸葛亮坐鎮西城(即西縣,約在禮縣東面的祁山與大堡子山之間),而令參軍馬謖為先鋒,率大軍與張郃戰於街亭。但因馬謖「違亮節度」,「依阻南山,不下據城」(近人或謂馬謖所據之南山乃街亭東南之百頃塬,而非斷山,可備一說),結果被張

  郃絕其汲道,「大破之」,街亭失守。接著,魏軍又長驅直入,很快平定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令蜀軍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這樣,諸葛亮出其不意奪取關中的軍事計劃便完全被打亂了。不得已,他只好帶領姜維等撤軍,并拔西縣民千餘家還於漢中。至此,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北伐遂以失敗而告終。這是諸葛亮首次踏上隴原大地。

  傳運糧草 嗣子殞命隴原

  首出祁山失利,讓諸葛亮在軍事上受到打擊,而負責押運糧草的嗣子諸葛喬(即其兄諸葛瑾之次子)在北伐中離世,更讓諸葛亮飽嚐了失去親人的痛苦。

  諸葛喬,本字仲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生於曲阿(今江蘇丹陽市),小其兄諸葛恪僅一歲,而與《吳書》的作者韋昭同年。諸葛喬年輕時即與其兄諸葛恪俱有名於東吳,論者以為諸葛喬才雖不及其兄,而性業過之。當初,葛亮尚未有子,於是便求諸葛喬為嗣。諸葛瑾啟告孫權后,遂「遣喬來西」(見《三國誌狺蜀書狺諸葛亮傳》)。而諸葛喬一到西蜀,諸葛亮即以之為己嫡子,并易其字曰「伯松」。蜀建興五年(公元227年),又拜為駙馬都尉,隨諸葛亮北伐至漢中。諸葛亮使其督五六百兵,與諸將子弟一起傳運糧草於谷中。為此,諸葛亮還曾寫信與其兄諸葛瑾說:「喬本當還成都,今諸將子弟皆得傳運,思惟宜同榮辱。今使喬督五六百兵,與諸子弟傳於谷中。」此即「一出祁山」之時也。然而不幸的是,諸葛喬於建興六年(公元228年)便卒於軍中,年僅25歲,過早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以致人們連他的形象也有些模糊不清了。

  再入隴原 興復之業未竟

  諸葛亮再次足履隴原,是在建興七年(公元229年),即他第三次北伐期間。此前,他曾於公元228年的冬天出散關(寶鸡市西南大散嶺上),圍陳倉(今寶鸡市東),舉行過第二次北伐,然因糧盡而不得不返。第三次北伐的路線是今天的甘肅南部一帶,由於準備充分,結果大獲全勝。這次,諸葛亮首先派陳式攻打武都(今成縣西)、陰平(今文縣西北),待曹魏的雍州刺史郭淮欲率眾出擊時,諸葛亮則領軍來到建威(今西和),從而逼迫郭淮退還,由蜀軍完全占領了武都、陰平二郡,并擁有了今甘肅徽縣、成縣、康縣、西和、兩當、宕昌、武都、文縣、舟曲及陝西省的鳳縣、略陽等廣大的地區。后主劉禪對這一次的勝利也十分高興,旋即下詔恢復了諸葛亮的丞相職位(街亭之役后諸葛亮曾上書「自貶三等」)。

  綜觀諸葛亮的北伐,他在隴原大地留下的足跡主要集中於今天的天水和隴南地區。「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泪滿襟。」諸葛亮的北伐未能成功,給千古英雄帶來了永久的遺憾。但值得慶幸的是,他卻在甘肅大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令后世之人追憶。(作者:蘭州大學教授、甘肅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張崇琛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