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国家级非遗盂兰胜会要传承下去

2014-08-28
来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盂兰胜会要传承下去
 
  踏入农历七月,盂兰节活动接踵而来,这香港传统习俗,2011年以「香港潮人盂兰胜会」名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亦以盂兰胜会之名,跻身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内。有资深搞手承认,近年确多了人关注盂兰节,然而其面对的困境仍旧没变,包括很少年青一辈参与,以及筹款困难,相信若再没接班人,这活动只会愈来愈萎缩。他认为与其要求政府直接泵钱,不如资助文化保育团体进行多些推广活动更有效。有学者指出,不论哪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若要承传下去,须令到参与者有光荣感。香港商报记者 郑玉君
 
  胡炎松:潮州传统最盛大
 
  盂兰胜会在港主要有四个传统:潮州传统、水上人传统、海陆丰/鹤佬传统及本地传统,其中尤以潮州传统最为盛大,与其将盂兰胜会发扬光大有关。自小接触潮州文化,近年积极推广盂兰胜会的香港潮州商会会董胡炎松表示,盂兰胜会在60、70年代最兴盛,有六七十个潮人社区组织举办胜会。胜会发展到现在,今年由潮州人办的胜会有50多场,计及其他组织,有90多场。而盂兰节派米活动则与去年相若,截至8月14日,各区合共有45场。
 
  进入农历七月,身兼西贡区盂兰胜会理事会秘书部主任的胡炎松,在工余尽量到港九新界观摩胜会,至今看了十多廿场。他发现挂上国家及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衔头的盂兰胜会,确实有人重视,如沙头角一条客家人村落,今年是第四次办胜会,应是全港历史最短,虽然在规格上有不足,但足见诚意。
 
  具道德规条彰显德性意义
 
  胡炎松本身亦出席不少讲座,发觉多了人有兴趣了解盂兰节是什麽一回事。他会向他们解释鬼神不一定迷信,「这其实是道德规条,以前无律法管治,但以报应之说约束一个人的内心,而盂兰胜会是一班人做功德法事,彰显本身德性,如一个医生应有医德,在行为及心灵上是一致的。」而盂兰胜会在场地布局方面有规有矩,祭礼仪式含有超渡及祈福意义,「鹫人话烧纸紮品迷信,但跟长毛烧棺材、外国人烧布殊在意义上系一样的。」
 
  筹办者老化少年轻人参与
 
  虽然盂兰节有本身的文化传统,但并不是太多人能理会或感兴趣,现在筹办胜会者大多是上年纪人士,像胡炎松这般大约50岁者很少。他慨叹「好少後生」参与,其中原因与老式思维有关,「试过有後生想搞盂兰胜会,点知话得事嘅老人家叫佢做杂工,只系担吓櫈抬吓枱,佢娴觉得无归属感及责任感,做鹪一两次就无做。」他认为若打破这种思维,给予年青一辈有成就感的岗位,才有可能产生接班人。
 
  劝捐经费可谓充满汗水
 
  一场盂兰胜会,花费亦不轻,就算不做戏台,最少也要60万至70万元,胡炎松指筹钱并不易,经济好时商户可出钱多一点,相反就手紧些,而胜会是年年进行的,也是社区活动,要居民及商户夹钱进行,他们这些搞手要落区劝捐,筹钱可说得上充满汗水。他说,一些胜会由於资金不足,已演变至同区几场胜会合并进行,一些则将原来活动简化,如不派米、不唱戏、不竞投福品、减少祭品及纸紮品,令活动渐失光彩。
 
  觉由保育团体推广更有效
 
  对於有意见认为政府应支持盂兰胜会如拨款给有关组织,胡指这并不是一种长远方法,他认为资助文化保育团体更理想,由他们去推广,带动更多人包括社区里的人认识盂兰节,当更多人重视时,在吸纳人才及筹款时自然会较好。他则希望政府可以放宽小贩摆卖规条,让更多小食档可在胜会进行期间摆卖,吸引更多人流。
 
  廖迪生:光荣感有助传承
 
  现时本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是由本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普查出来,该中心主任廖迪生指出,清单中好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濒危,做的人好少兼且年老,他估计若再不理会做好保育工作,廿年後逾半会消失。他认同单单给钱并不能解决问题,「当然政府有些财政资助,做好配套如康文署借出场地搭戏棚,以及在教育上做多些功夫,会系好事,因为毕竟无钱就收档。」但他指保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是有社区人士愿意去承担,「就算要请假都会去做,系自发,不为人工,让他感到这是祖先传落来的,是一种光荣,政府甚至可奖励他,如颁发奖状,这样才可延续。」他说香港有不同区,每区可营造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它保持活力,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