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复活的龙泉寺

2014-09-01
来源:香港商报

 
  高材「僧」云集
  复活的龙泉寺
 
  龙泉寺本是北京海淀郊区一座破败的辽代寺庙,不过只用了10年,这座小庙就完成了「大变身」,如今成了近年中国「最火」的寺庙、北京佛教新的传播中心。而龙泉寺的「高知僧人」让其成为「清华北大分校」,法师班底有清华大学博士、北航教授、中科院博士、北大哲学研究生等,龙泉寺也因此被称作「最强科研实力寺庙」。
 
  香火缭绕外的数字化生存
 
  龙泉寺历经兴盛颓败,於1995年开始逐渐恢复原貌。在经济发展的大势下,复建的寺庙往往以豪奢为风,其中尤以风景区的寺庙为甚。龙泉寺避免了这一切。
 
  《中国国家地理》近日对龙泉寺做了详细的报道,如今的龙泉寺只有一座古朴的山门,红墙斑驳,一辆轿车就可以堵住门口。从山门殿,过金龙桥,穿过天王殿,最后来到大雄宝殿,不过百米。这些佛殿向游客开放并可免费上香,它们保留着古风古貌,占地却不多,布局简约至极。
 
  但如果不坚持走到寺内的小广场,则可能错过龙泉寺最为「入世」的一面--这里连排放着招募影视人才、配音人才、全套微电影制作人才的告示。每张卡通风格的告示上都贴着大大的二维码,推广「龙泉动漫」的微信公号。如果游客有兴致来到龙泉寺的图书馆,会发现这里不仅能够在电脑上阅读书籍,还可以通过手机借阅电子书,不论你是苹果还是安卓。而很早之前龙泉寺的僧人就开始用iPad诵经了。
 
  「高知」僧人比比皆是
 
  龙泉寺很不简单--寺中「高知」僧人比比皆是:清华大学流体力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龙泉寺有一位堪称微博大V的方丈学诚法师,一个媲美科研团队的高知僧团,还有一个专门从事互联网弘法的资讯技术组和动漫组,以及数量庞大的义工支持着龙泉寺在香火缭绕外的数字化生存。
 
  更为重要的是,在龙泉寺拥有这些的同时,国内的诸多着名寺庙正因过度世俗化而饱受争议。龙泉寺站在了宗教与世俗最恰当的分界点上:既不孤芳自赏,又不随波逐流,既摒绝商业化的侵蚀,又主动拥抱新技术成果--互联网。
 
  但新技术浪潮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一切。在中国,龙泉寺并非唯一拥抱互联网的寺庙,方丈学诚法师也只是微博上众多高僧中的一员。对於龙泉寺来说,一个保持神秘的「高知僧团」成为外界窥视的焦点。
 
  外界往往惊讶,为何如此多的高学历知识分子在龙泉寺出家?但事实上出家并不容易:首先要以义工身份上山常住;然后由申请出家者组班,成为准净人;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合格者得以与僧团共住,成为净人。再按照出家人的日常作息接受一段时间锻炼,合格者得以剃度出家,成为沙弥;待因缘合适时,沙弥受具足戒,成为比丘。至此,他才算真正出了家。
 
  门禁系统采用指纹识别
 
  也许很多人会感到惊讶,龙泉寺的门禁系统竟然采用了指纹识别系统。僧人需要通过指纹识别才能进入一些重要区域。不过,在谈到这个似乎「很科技」的门禁系统时,僧人们并不认为它值得一提。对於他们来说,外在的物质只不过是一种「助缘」,自己内心的解脱和帮助他人解脱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通过小小的门禁系统,这座很多人以为「闭塞落后」的古老寺庙,其实早就在悄悄发生很多改变。
 
  由於时代越来越趋於知识化和专业化,高文化质素的僧人团队也应运而生。公开资料显示,龙泉寺的「高知」僧人班底有:禅兴法师,清华大学博士;贤立法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贤威法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贤宇法师(出家前俗名「柳智宇」,被称为「数学天才」),北京大学学士等。因此也有人将该寺称为「学霸寺院」。现在龙泉寺有一批僧人专注於对传统佛教典籍进行系统的校勘、注释与整理,另有一些僧人在独立开展学术研究,涉及传统文化、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等领域。
 
  「互联治寺」并未冲击传统
 
  宗教与网络的结合,并非龙泉寺一家特色。如今,网站几乎成为了中国寺庙的标配,即使是寺中几乎没有手机信号的辽宁海城大悲寺,也有自己的官方网站。
 
  事实上,所有寺庙面对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如何复兴佛教。改革开放后,佛教迎来复兴机遇,在时代洪流中,不同的寺庙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龙泉寺的「互联治寺」并没有冲击到这里的宗教传统,龙泉寺的僧人仍然严守清规戒律,每日出坡劳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僧人一切用度由寺庙统一分配,不捉金钱。寺中游客礼佛免费,龙泉寺也不参与景区门票分成。同时龙泉寺还在北京开了三个奉粥点,向上班族免费奉粥。
 
  学诚法师曾表示,佛教应该服务於商业社会,宗教外的力量也会影响到佛门。「如果自己的建设搞不好,没有自己的团队,没有自己的事业,不知不觉就会被社会边缘化了。」这个「自己的团队」,就是学诚法师精心经营的「高知僧团」。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