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6

回鍋肉

2014-11-09
来源:香港商報

  川菜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堪稱「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有數十個味系,上千道名菜。常璩《華陽國誌》載商周時期的蜀國「山林澤魚,園囿瓜果,四節代熟,靡不有焉」;巴國「土植五穀,牲具六畜」。回鍋肉是川菜的傳統菜式,在巴蜀大地上,家家戶戶都會做回鍋肉,色澤紅亮,肥而不膩,口味獨特。

  回鍋肉在傳統川菜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被視為是川菜之首,川菜的化身,川菜考級首選菜餚,提到川菜必然會想到回鍋肉。

  烹飪回鍋肉的主料是豬肉,要精選豬肉,最好是后腿二刀,肥四瘦六,寬約三指,太肥則膩,太瘦則焦,太寬太窄都難成型,炒菜的難度也大。鍋洗乾凈,裝冷水,放大蔥、老薑、料酒、精鹽、花椒等吊湯,老薑拍碎,花椒用正宗南路,煮到湯氣香濃,再放入洗乾凈的豬肉,旺火燒沸,改中小火煮至斷生,即剛熟為止,撈起讓豬肉自然晾涼。不然切時豬肉肥瘦處容易斷裂,摸肉的手又很燙,下刀難以切均勻。蒜苗頭的白色部位拍破,利於香味溢出,切馬耳朵型,綠色莖桿部位切寸節。豬肉切成大薄片,一般長約三寸,寬兩寸,一厘米切五塊左右。再起鍋,放少許植物油,下切好的肉片,煸炒一會,肥肉變得卷曲,起燈盞窩狀。下豆瓣醬和甜麵醬炒香,使肉片上色,油色紅亮。先下青蒜苗白色部位,略炒,有香氣溢出,再下蒜苗桿綠色部分同炒,放幾滴料酒增加香味和鮮味。回鍋肉出鍋裝盤,肉片肥瘦相連,金黃亮油,蒜苗清白分明,翠綠競秀,色澤紅亮,柔軟醇香。

  做地道的回鍋肉,主料、輔料、佐料都很講究,肉為四川本土土豬肉,蒜苗用成都郊縣的土蒜苗,要犀浦和唐昌的郫縣豆瓣、甜醬,德陽醬油或中壩醬油。肉片下鍋爆炒俗稱熬,熬是將炒、爆、煸、炸四法融為一體,必須熬至肉片呈茶船狀或卷窩形狀,即下剁細的郫縣豆瓣混合熬炒,使豆瓣特有的色澤和味道滲入肉中,成都人說「熬起燈盞窩兒了」;肉片的大小是筷子夾起時會不斷抖動為止,達不到這兩個標準,這碗回鍋肉是徹底失敗了。經過不變的演變,派生出來的連山回鍋肉、青椒回鍋肉、鍋盔回鍋肉等菜式。

  四川回鍋肉取材簡單,頗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妙處。行走四川農村,一家炒回鍋肉,全村過肉癮,香味濃烈,飄逸幾里不絕,大有與人同樂的氣派。在四川人的家庭菜系中,回鍋肉意味著溫暖、女人、家庭,與親情一脈相連:老母犒勞遠方歸來的仆兒,炒盤回鍋肉;妻子心疼勞累的夫君,來盤回鍋肉;全家人打牙祭解饞,還是一盤回鍋肉。就是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回鍋肉依然是四川人難以割舍的情結和味覺。一個不會煲湯的四川主婦可以當一個賢妻良母,但回鍋肉都不會炒的女人,有可能飯碗就難保了。

  我的妻子說,一盤小小的回鍋肉是四川人喉嚨里的一隻味覺爪子,它緊緊地抓牢遠走他鄉的游子,當他們身居異地、旅思難消的時候,回鍋肉在他們的喉嚨或舌尖輕輕撓幾下,就只有回鍋肉的滋味能治癒。那怕是辛勞一天,餓得偏偏倒倒,給他們來盤回鍋肉加兩斗碗白米乾飯,頓時神清氣爽,元氣恢復,又可以大聲罵人和吆喝。

  巴陵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