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0

論甘肅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黃金路段」

2015-01-19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中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隨即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和響應。甘肅省為之積極行動,提出甘肅為絲綢之路的「黃金路段」。

  從總體上看,甘肅歷史上文化必然表現為多元融合的格局。它既有中國文化,又有域外文化。進一步來說,在中國文化中既有中原傳統文化,又有西域文化、吐蕃文化等;在域外文化中則有印度文化、波斯文化、拜占庭文化等。多民族的居住雜居,多種文化體系的交錯融合,多種宗教的并存和互相滲透,多種風俗習尚的交互熏染,使甘肅歷史文化發展演變為古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生動縮影和典型例證,也必然讓甘肅成為新時代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黃金路段。

  走向世界的第一條通道

  甘肅位居絲綢之路的樞紐地帶,是世界上四大文化體系的匯流之區。甘肅作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不可替代的橋梁,東西方文明在這里交融匯聚,西傳東漸。敦煌乃至整個甘肅處在從陸上將世界上四大文化體繫聯結起來的區域,在世界文化地圖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甘肅是中國歷史上率先對外開放的地區,河西走廊稱為走向世界的第一條通道。中國歷史上的對外開放,可追溯至2100多年前漢武帝時的張騫出使西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拓,溝通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使漢族和西北邊疆各族,使中國和西方許多國家和民族建立了友好關系,因而史家稱這一壯舉為「鑿空」。河西走廊由於其南部發源於祁連山脈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有三大內陸河系的滋潤,沿途發育了連綿的片片綠洲,其自然和交通通行條件較之其北部的茫茫荒漠和南部的青藏高原無疑要優越得多,因而自古以來就成為絲綢之路國際交通大動脈上最重要的路段之一,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條通道。

  甘肅是文物大省,是絲綢之路上保存各類文物最豐富、文化藝術價值最高的省區之一。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隴原大地上留存下了許多飲譽全球的文物古蹟和遺址名勝。目前全省擁有世界文化遺產7處,為中國也是世界上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省區之一。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百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0餘處,已查明的文物遺存約1.5萬處,全國重點收藏單位近百家,各類博物館百餘座,館藏文物50多萬件,其中一級文物2000多件,這些數據均在全國居於前列。

  1900年隨著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珍藏的5萬餘件古代文書和其他一批精美文物的發現,敦煌的名字震動了全球。甘肅大地先后出土漢簡6萬餘枚,占全國所出漢簡總數的82%,此外還有天水放馬灘秦簡及河西魏晉簡、西夏和元代文書等的出土。

  甘肅是絲綢之路上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所經的重要路段和現存長城長度最長、保存遺址最多、形態結構最復雜、最具代表「長城文化」的地區。

  戰國秦、漢、明三代長城如游龍走鳳,至今仍綿延於隴原東西,總長度超過3700多公里,氣勢磅礡,長城沿線許多烽燧、城障、關隘遺蹟今仍歷歷可見。甘肅保存了古絲路上一批造型精美、藝術和歷史價值極高的寺觀廟宇,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據不完全統計,省境現存各類古城址不下500座,其中僅河西遺存的漢唐時期古城址就有200餘座,它們是古絲綢之路留存的一筆豐厚的歷史遺珍,是中國古代文明具有權威性的歷史標本和實物載體。

  甘肅境內的古墓葬、墓群很多,有的品質頗高,為古絲路上的又一奇觀。甘肅在絲綢之路古代科技上占有突出地位,保存了許多極為重要的文獻和圖像史料,其科技成就不少方面居於當時世界領先水平。

  中原王朝向西伸出的右臂

  甘肅歷史上向為屏蔽關中、中原的門戶和中央王朝勢力強盛之時向西發展的重要根據地,或名之曰中原王朝向西伸出的右臂,長期以來為古絲路的暢通作出巨大的歷史貢獻。漢、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把河隴作為整個西北地區的戰略支撐點,「昔人言,欲保秦隴,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

  甘肅位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結合帶,歷史上一直是生活在這些地域以至更大區域範圍內的各民族往來、遷徙、交流、爭斗、融合非常頻繁的地區。農耕民族和諸多游牧民族在本地區的進退及其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活動,不僅對於甘肅歷史的發展,而且在全國歷史上都產生過不容忽視的重要影響。絲路主干道的河西走廊正是中國一條路線最長、歷時最久、規模最宏大、文化沉澱最豐厚的民族走廊。(作者為甘肅省政府文史研究館研究員 李并成)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