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中國出境旅遊者丟了國家的臉嗎

2015-05-29
来源:環球時報

  中國遊客在境外不文明的行為屢遭曝光和詬病,成為中國輿論場上的一個心結。中國國家層面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主張加強對出境遊參團人員的教育和勸說,並要求旅行社承擔一定的責任。

  近日《紐約時報》援引一名中國遊客的話,稱一些外國旅遊景點面臨“中國入侵”。中國遊客蜂擁而至的景象有時的確蠻突出的,引來人們多方面的感受和評論。

  總體來說,中國社會對本國遊客在外不文明之舉的反思是及時和用心的,中國主流媒體和網站反複批評這種現象,有時某位國人在外的不文明表現遭到圖片甚至視頻曝光,能夠在國內迅速成為輿論焦點,招來潮水般的譴責。這充分顯示我們很在意自己國家的集體形象,勤於反思。

  對外打交道時的這種狀態是好的,嚴於律己是一個民族的美德。同時我們也想就文化交流的真實規律做些探討,探究中國遊客海外不文明表現的實際程度,讓這個問題的整體呈現更加全面和客觀。

  應當說,輿論指出的那些問題有些可以坐實為不文明之舉,如在古跡上刻字留念,亂扔垃圾,購物交費不排隊,照相者攀爬雕塑等等。但也有一些屬於文化習慣不同,比如說話聲音大,就餐時互相敬酒造成喧嘩,喜歡成群結隊逛店,有時掃光小店的某種商品等。

  前一類不文明行為在中國國內也被視為“公害”,不斷成為整治行動的對象。從國內情況看,反對這類不文明行為已是輿論和絕大多數公眾的共識。這樣的表現如今在國內旅遊點呈明顯下降趨勢,這是它們在國外出現率減少的基礎。

  加上旅遊團的教育和提醒,大多數中國遊客出國後有“要注意行為舉止”“別給中國人丟臉”的意識,旅遊團成員這方面的相互影響也會起一些作用。因此出國旅遊者的平均表現一般情況下會比他們在國內旅遊時更加注意,很刺眼的、在國內也會被戳脊梁骨的不文明舉止並不多,被國內互聯網曝光並造成轟動的那些行為並非普遍現象。

  至於那些“大聲說話”、旅遊團員之間喜歡熱鬧氛圍等反映文化差異的行為,它們的“不文明性”更多是從歐美文化視角的定性。中國旅遊者在一個小地方集中出現對當地生活帶來的“困擾”,尤其有作多種評價的空間。人員交流的大幅增加會帶來文化的摩擦和交集,接受大批中國旅遊者的外部城市會有複雜的心情,但反感和拒絕決非其中的主導性情緒。

  像香港少數極端者那樣公開抵制內地遊客的情況是很少見的。世界各城市對中國內地遊客總體上持歡迎態度,它們對向中國內地做出境遊推銷非常積極。

  文明不是一個標准,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崛起時,美國人去歐洲也曾被嘲諷,馬克·吐溫描寫歐洲的小說裏曾感歎美國人“不文明”。國力強盛的民族更容易把自己的習慣作為“文明”加以推廣,但這方面是會演變的。中國人在國內一些無害的風俗習慣會與外部文化元素不斷碰撞,未來或許誰都不是“完全的自己”。

  歐洲的商店過去周末通常是要關門的,現在受了中國和東方的影響,很多商店周末也開門迎客,餐飲業還出現了24小時店,這就是東方人勤勞的勝利,它為本地居民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務。

  中國人需要就不文明舉止反思,但我們也要知道,外部世界對中國旅遊者並沒有那么討厭。對外來旅遊者未能做到入鄉隨俗,甚至有些不文明舉止,旅遊熱點地區都有一定承受力。我們應自我嚴格要求,鞭策自己進步,但不必因一時沒做好而很不自在,甚至妄自菲薄。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