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釋永信風波需要一個“了斷”

2015-08-03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張天蔚

  釋永信沒有如期率團訪問泰國,本就身處輿論漩渦的少林寺方丈,似乎愈發呈現出溺水的跡象。但法治社會中,對任何人的最終裁判權都歸于法律,舉報者的再多爆料,輿論的再多議論,坊間的再多撻伐、猜議,都無權替代法律對釋永信的清白與否作最后的定案。

  好在釋永信終于改變了一向“不辯解脫”的高蹈姿態,透過寺方發言人向公眾作了一個令人期待的承諾:“這次一定作個了斷,給社會各界人士方方面面都有個交代。”

  何為“了斷”,自然可以有多種可能,在釋永信沒有真正作出了斷之前,外人只能止于猜測。而“了斷”這個不無壯烈色彩的詞匯,也確實給了公眾極大的想象空間。

  不過值得提醒的是,不管釋永信本人最終作出何種了斷,恐怕都很難如他所期待的那樣,讓社會各界人士方方面面都覺得得到了自己需要的那個“交代”。一場背景復雜的博弈,很難因一個人的了斷而塵埃落定,哪怕這個人曾經舉足輕重。

  盡管這場因實名舉報而引發的風波,至今仍然呈現為“兩個人的戰爭”,但對于兩位對決者背后的復雜背景,坊間早已多有猜測和議論,至少就舉報一方而言,號稱實名舉報的“釋正義”,顯然就“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就此已經有媒體質疑“誰有能耐捅出釋永信的‘通奸’筆錄?”而且,這樣的詰問很可能永遠得不到答案。

  而再往前推,比釋永信更早受到質疑的,其實是少林寺在他治下日益顯著的商業氣息,和少林寺與地方政府之間日益復雜乃至夾纏不清的僧俗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公眾之所以那么容易相信有關釋永信的各種流言,或對其抱持“寧可信其有”的多疑態度,首先源于人們對少林寺的觀感與對佛門凈地的樸素想象之間,存在著太大反差。而作為少林寺的主事者和形象代表,釋永信不避天下訾議的高調姿態,使公眾的不適和對背后復雜利益的想象,幾乎全部投射在他的身上。因為少林寺的煙火氣太重,倒推釋永信的人品瑕疵,至少是很大一部分人關注他和他的行止的初心。而一波又一波對釋永信個人行為、人品的質疑乃至舉報,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隔山打牛的招數,真正的目標其實在他的身后。

  更何況,關于僧俗關系,歷來多有不同的觀點,宗教發展也從來無法回避與世俗社會之間的復雜互動。在少林寺發展方式受到質疑的同時,也不乏對其高度肯定的聲音。在抱持這種觀點的人看來,釋永信的過度張揚,也不過是過度張揚而已。

  因此,無論釋永信個人作何了斷,都很難徹底了斷圍繞少林寺發展方向而出現的爭議,更無力了斷這一大波復雜的事態。

  厘清了這一層關系,公眾對釋永信目前的處境和可能的了斷,就可以抱持一份相對超然的心態。面對一團夾纏不清的復雜關系,作為外人的公眾,不妨將注意力聚焦于相對簡單的法律事實,即目前被舉報的已經足夠狗血,而且可能更加狗血的情節,究竟是可以認定的法律事實,還是精心調配出來的臟水。不管是多大的和尚,也無論其身上承載這多么復雜的利益糾葛,釋永信(劉應成)最有效的身份,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他當然地享有公民的法律權利,也當然地應該受到法律的約束和仲裁。

  當然,在法律意義上了斷一波緋聞,了不斷更多的疑義。但它或許可以成為一條打開的門縫,讓人們有機會往里多看一眼。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