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裁軍強國

2015-09-07
来源:香港商報

  作者:明漢

  「9.3」閱兵上,習主席對於外宣布裁軍30萬。自1949年以來,解放軍已經11次大規模裁軍。對於在百年近代史中飽受淩辱的中國來說,裁軍並不是件簡單的事。除外界熱議的中國裁軍是為精兵減冗,是軍隊現代邁進的舉措外,結合目前國際國內形勢來看,中國是次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上對外宣布裁軍,說明中國追求和平發展的決心不變,中國協調經濟發展與國防建設的信心很強。中國裁軍,既有愛好和平之義,亦有富民強國之心。
 
  裁軍戰略
 
  公開的信息顯示,近年中國年國防費開支約為8000億元人民幣,人均國防費是35萬元。假設以此次裁減的軍人年人均軍事訓練維持費用和人員生活費20萬元計算,裁減30萬人每年就能節省600億元人民幣的軍費,大概佔到中國2014年軍費開支的7.5%。
 
  這筆錢大概是2艘遼寧號航空母艦的造價。如此龐大的一筆軍費開支,可以用於新式武器裝備和部隊訓練領域。相比一些軍事強國,中國的人均國防費、國防費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並不高。升級裝備和提高作訓水平等軍隊建設方面需要花錢的地方還有很多,裁軍30萬大軍省下的軍費大有用武之地。
 
  事實上,習主席在抗戰勝利日上宣布裁軍,更是「以退為進」的戰略宣示,解放軍裁軍不僅在道義上取得制高點,同時也給中國現有軍費分配機制進行優化升級帶來良機。一石二鳥,豈不快哉。
 
  安置不易
 
  不過,裁軍因為涉及現役軍人的安置問題,事關每位軍人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大規模裁軍歷來都是項艱巨的工作。鄧小平在1985年作出裁軍百萬的驚人決定,對於那次裁軍,鄧小平曾坦言:「這是個得罪人的事情!我來得罪吧!」
 
  行事果斷,在軍中地位頗高的鄧小平,將那次集體轉業的百萬軍人安置到地方,竟也用了整整3年時間。可見安置裁軍中的大量軍人是件不容易的事。
 
  值得慶幸的是,經過那次百萬裁軍後,中國的轉業軍官安置工作摸索出一條可行的路子。1997年裁軍50萬時,轉業軍官安置工作因此開始走上正軌,每年有計劃地安置約4萬名退伍軍官轉業到地方,避免大規模集體安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安置制度的逐步完善,在第10次裁軍中,軍官的安置方式更有了突破性的改進,從過去的轉業、復員兩種形式發展為轉業、復員、自主擇業三種。選擇自主擇業,安置地政府逐月給自主擇業的幹部發放退役金,但國家不包分配工作。國家對從事個體經濟和創辦經濟實體的自主擇業幹部,在貸款、稅收和辦理營業執照等方面給予照顧。
 
  自主擇業
 
  此前,解放軍軍官安置方式只轉業和復員。兩者間的區別,網絡紅人、內地地產界知名人物「任大炮」曾在回憶錄中點破「玄機」——「轉業可以保留幹部級別,由組織安排就業,而復員不再保留幹部級別,也不是由組織安排就業,得自謀生路。這對於農村入伍的幹部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選擇,意味著他們或者可以留在城市、縣鎮工作,或者只能回農村,因此幾乎所有的幹部都選擇了轉業。」有想法的「任大炮」未選擇轉業,而是選擇復員,在退伍後的一年里,這哥們上了許多補習班、學習班、夜校,有工商管理的,有計算機的,也有合同法與會計的。從而讓他積累了從商、從企的經驗,最後創立華遠集團,成為京城小有名氣的成功地產老闆。「大炮」當年的復員,更像是早期的「自主擇業」。
 
  或許正是這樣一批「自主擇業」者的成功經歷激勵了後來者,至2014年,在當年安置的4萬軍官中,有多達9000人選擇自主擇業。
 
  相得益彰
 
  不得不說,軍人的果敢和堅韌特質,以及熱衷「謀略」的特點,使接受過軍旅洗禮的人,更容易在創業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同時,30萬訓練有素的退伍軍人,對於各地頻頻告急的勞動力市場本身就是一個「福音」。
 
  因此,裁軍不僅是中國強軍之舉,也是助力經濟建設的強國之措。「9.3」閱兵式上,整齊雄健的步兵方陣,令人震撼的武器裝備,皆能為中國的綜合國力加分;裁軍承諾則為中國以退為進贏得聲譽和機會。一加一減,可謂相得益彰。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