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為什么亞裔組團告名校歧視陸續敗北

2015-10-09
来源:南都

 

  根據《高教內參》(Inside Higher Ed)2015年9月24日的一則報道,美國教育部的民權辦公室駁回了一項針對普林斯頓大學的指控,該指控聲稱普林斯頓大學有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民權辦公室聲稱找不到證據說明普林斯頓大學存在限制亞裔錄取的“指標”。華裔申請難是因為所有人都申請難。2015年5月份,還有一亞裔團體同樣為錄取問題,針對哈佛大學提出了申訴,7月份該申訴被駁回。這接二連三的先例,使得亞裔群體針對名校錄取歧視的告狀,將變得越來越難。

  這種失敗的一大原因,是把考分當成了歧視的關鍵證據,比如亞裔學生有的比其他種族學生考分高很多,卻被拒絕錄取。這種貌似的“硬”指標恰恰成了指控的“軟”肋。普林斯頓大學輕易找到了反例:“2010年,2400名申請人中有2400人SAT滿分,但是有一半人沒有被錄取。”借助反駁,普大反可自我標榜,近些年的大學排名,與錄取比例有關。

  在考分上,有亞裔學生成績並不出類拔萃,比如3.45的積分,卻因有體育特長被錄取。另外有一些SAT成績不理想,但因為“社區服務”、“克服了貧困背景”或是因為給“家族企業做事”的原因被錄取。這些學校通常使用所謂“綜合性錄取”(holisticenrollm ent)。即招生官員向學生了解他們的“課外活動、就業情況、暑假經曆、家庭背景、繪畫或音樂特長、體育特長和活動、地理位置,以及該申請學生是不是所在家庭中第一代大學生,或是成長中有無克服了特別的困難”。這中間很多因素,和考試成績本無直接關聯,而學生在這方面的經曆、體驗,有助於學校的學生群體更為多元化。

  一個尤其值得中國人關注的現象是,這些名校錄取中重視學生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曆。在中國,大學和社會輿論都很勢利。富二代官二代唯恐他人不知自己的背景。出身貧寒反而對自己不利,甚至上了大學乃至功成名就,依然還有“鳳凰男”的侮辱性標簽等著。在美國上大學也好,競選總統也好,你反而要證明你如何逆境成長,甚至絕處逢生。這似乎不只是名校標准,普通學校也是這樣,整個社會崇尚個人奮鬥。我最近在幫一個老師看她班上學生寫的研究院申請材料。學生們申請的多為州內普通高校,卻一樣在寫自己如何逆境成長,甚至不惜自曝“家醜”。比如一個學生說自己童年和少年,經曆了父母失敗婚姻中長達十年的爭子戰,這種婚姻又是如何影響了他的職業選擇。這么去自我“表現”,不過是要證明自己向上流動的潛質。一個能從地下室跑到三樓的人,要比同樣時間內只從三樓跑到了四樓的人發展潛力大,更容易在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更容易讓招生官員預測你未來折騰的空間之大。

  亞裔吃的另外一個暗虧,是總給人缺乏領導力的印象。之所以“課外活動”、“體育運動”被重視,是因為這些活動有的對於領導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訓練很強。軟技能的訓練,不比提高SAT,GR E的考分容易。這種分數之外要素,不僅被在海外的華裔家長忽略,國內更是這樣。

  我就亞裔升學歧視問題咨詢了一位有孩子上了普林斯頓的朋友高老師。她表示在校園裏看到的亞裔不是太多。除了華人集中的一些城市外,大部分美國中學華裔學生比例都比較低,而在名校的比例很高。在中學階段華裔分布稀薄,到了名校卻成群結隊。這種情況下去告,顯然很難會有勝算。

  亞裔組團告狀失敗也不是壞事,它可以幫助家長恢複平常心,不要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也不要一味追求名校。高老師說她問過自己的女兒和她的同學們,他們認為系統的亞裔歧視說是不能成立的。可能關鍵還是亞裔家長心太高,非要追求上名校光宗耀祖,自己面子上有光,但孩子力不從心,“鵝窩拖死鴨”。家長老這么折騰,有朝一日,恐怕是孩子們要組團告爬藤心切的虎媽了。 (作者:南橋)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