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屠呦呦獲諾獎也是為女性正名

2015-10-10
来源:北京青年報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季。今年的諾獎頒獎季,卻不期然地送了中國人一個大大的驚喜。10月5日下午,“屠呦呦”三個字突然成了網絡上的熱詞,因為在遙遠的斯德哥爾摩,瑞典的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之一授予了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屠呦呦也因此成為中國本土獲得科學領域諾貝爾獎的第一人。對於屠的研究領域,絕大多數人都很陌生,至於她的成績,我們也只能鸚鵡學舌一下,“這項研究使人類在對抗瘧疾這種容易大傷元氣的疾病時有了全新的方法,它每年幫助億萬人改善健康,擺脫瘧疾折磨,貢獻之大難以估量。”作為一個純粹看熱鬧的外行,除了為她由衷的高興外,就是真誠的祝福,祝願已經85歲高齡的屠老福壽綿長。

  這幾天,挖掘發生在屠呦呦獲獎背後的故事,已成為人們國慶假期裏熱衷的一件事。關於她的名字“呦呦鹿鳴,食野之蒿”的《詩經》來源,關於她的研究中近兩百次的失敗,關於她的“三無學者”(無院士頭銜、無博士學位、無留洋經曆)的背景,關於她是否應該獨享拉斯克獎或諾獎等等。和這些著眼點不同,我更關注的是屠呦呦的性別。在一個曾經由男權主宰一切的深厚文化傳統中,在一個女性資源支配權和話語權有限的社會中,一個女人要能有所作為需付出怎樣的艱辛。而實現我國本土科學領域諾獎零突破的,居然是一位女性,讓人怎能不驚歎欣喜。

  即便是較早主張平等的美國建國之父們,給予女性的舞台也並不大。在傑斐遜寫給他的大女兒瑪莎的信中,多次提醒她讓自己的丈夫感到快樂是一個女人真正的價值所在。而在寫給威廉·賓厄姆夫人的信中,傑斐遜也把女性的角色固定在家庭和丈夫身上,“我相信,每一位優秀女士的頭腦都非常聰明,但是絕對不適合涉及政治事務。她們應該滿足於讓自己從激烈的政治辯論中歸來的丈夫感到溫和和冷靜。對於土耳其人和俄羅斯人之間可能會爆發戰爭的新聞,我不會向你細說,因為你在知道了這些消息之後肯定就不會那麼優美而大方了。”看來夫唱婦隨、相夫教子,幾乎是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格式化要求。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對女性則不僅有三從四德的要求,更有身體上的摧殘和束縛,從宋朝以後形成的婦女纏足陋習,使得“庭院深深深幾許”不再是一種淒涼與哀怨,而是用三寸金蓮一步一步的丈量與辛酸。

  美國著名的漢學家費正清,在《美國與中國》中曾這樣描述:“直到本世紀(20世紀)開始後過了好幾年,她們的屈從地位還由纏足的陋習表現出來,並為此種陋習所加深。女孩子從5歲到15歲,用步帶緊纏雙腳而阻止其正常發育,這樣形成的‘三寸金蓮’,裏面的腳拱被壓斷,大拇指以外的諸趾都壓彎在腳底,這意味著成億青年婦女的災難,卻被認為能給予男人以美感和性感。一個女孩子在其童年和發育期,都忍受了腳上的這種痛苦,以贏得一位佳婿。……在日常生活中,小腳使女人靠腳跟顫巍巍地移動,步履艱難,也起到了防止女人敢於外出的作用。”這一陋習在使女性忍受身體上的痛苦的同時,也縮小了女人的生活空間,妨礙女人在社會上發揮更大的作用,這大概也是曆史上女性乏善可陳的原因之一吧。

  國慶假期結束了,隨之而來的就是“雙十節”。一百多年前幾個士兵無意中走火引發的武昌起義,居然就導致了一個帝國的滅亡和民國的誕生。不過,作為女人,最應該感謝孫中山先生的新政權,是他曾在臨時政府存在的短暫時間裏,頒布了《勸禁纏足文》,“纏足之俗,已流傳千百年,殘毀肢體,阻於血脈,害雖加於一人,病實施於子姓。至因纏足之故,動作竭蹶,深居簡出,教育莫施,世事罔問,更不能獨立謀生。當此除舊布新之際,此等惡俗,尤宜先事革除,以培國本。為此,特令內務部速行通飭各省一體權禁。其有違抗禁令者,予其家屬以相當之處罰。”該令文發布後,城市禁止幼女纏足推行較快,但在邊遠的農村卻舊習難改,在經過較長時期的勸導後,才逐步做到未纏者停纏,已纏者放足。不過,正是這一紙禁令,才使得女人們的腳可以率性地長,舒舒服服地走路。身體解放是心靈解放的前提,一個人的腳能走多遠,也就意味著他的舞台有多大,也才能見識外面精彩的世界。

  1930年出生的屠呦呦,不惟不用纏足,還可以接受很好的教育,終至於在科學研究領域取得不俗的成績,“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這在諾貝爾獎首次頒發的1901年,不僅中國人想不到,恐怕世界上也無人能想得到。女人在走出廚房後的舞台會有多大,屠呦呦已給出了答案。 (作者:馬建紅)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