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基辛格帶元老團訪華傳遞什么信息

2015-11-05
来源:觀察者網

  近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率領多名美前高官訪華(包括前國務卿舒爾茨、前財政部長魯賓、前貿易代表希爾斯、前參議院軍委會主席納恩、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哈德利、多尼倫等)參與中美“二軌”高層對話。

  “二軌外交”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非官方外交,通常由學者、退休官員、公共人物、非政府組織等參與,以補充由政府間直接往來的“一軌外交”。中美兩國近來波瀾起伏,從習主席訪美到美國軍艦駛入中國南沙島嶼12海裏以內險些發生摩擦,“一軌”的這種不穩定,使得“二軌”潛在可以發揮的作用變得愈發關鍵。

  首先,這次訪華的這些元老們在位的時候有不少人其實對華都不太友善,可為什么在中美關系出現起伏的時候,反倒是這些人挺身而出,希望維護中美關系的穩定呢?美國高官在任期內和任期外的表現和觀點有可能是很不一樣的,在任上因為在其位,所以會謀其政。基辛格在國際關系領域一直被作為“現實主義”實踐者的代表,也就是說國際關系以現實的存在(而非理想、價值)為基礎,且用實力說話。每個國家都以維護自己的利益為前提,且不存在什么道德上的顧慮。比如,冷戰時期的美國雖然在價值層面和共產主義陣營格格不入,但因為基辛格考量的是怎么做符合美國自身的利益,而非怎么做符合美國的價值,因此才會有與周總理一起促成了尼克松訪美的中美關系破冰之旅。

  但是,最近哈佛教授尼爾·弗格森卻在對基辛格從政前的史料深度挖掘之後,在新書《Kissinger. Volume I. 1923-1968: The Idealist》中描述了一個“理想主義者基辛格”。也就是說,那時基辛格的思考和寫作會比較崇尚價值層面的理想和追求,比如自由、民主。參政前的基辛格,在弗格森教授的還原下,幾乎是一個康德的傳人,這和他參政之後被描述成的“會算計”、“狠”、“一味追求權力和利益”的形象大相徑庭。因為弗格森教授將近1000頁對基辛格全方位的人生前45年的詳盡描述,我們可以相信這個“理想主義者基辛格”並非為了嘩眾取寵而杜撰出來的。那么,既然是否在任上會對一個人的行為、思考產生改變,我們是否也同樣可以假設,這次來華訪問的這些已經從一線退下來的官員,不再需要“謀”那個“位子”的“政”,而變得比任職時更友善了呢?

  那么,基辛格帶元老團訪華,希望傳遞什么信息呢?之前曾經和美國一些高官交流,他們經常會提到,美國和中國相互之間經常會誤判對方的動機和可能采取的行動以及自己行動對雙邊關系可能產生的影響和後果。元老團此行一個重要的作用會是向中國高層從一個“非官方”的角度解讀一下美國外交政策當下的現狀,因為這樣的解讀從“第一軌”的渠道是無法完成的。

  站在中方立場上,美國在南海的航行是相當有針對性地在挑釁中國,是沖著中國來的。美國不希望中國制定亞太地區遊戲規則是真,但這個決定背後其實也反映了美國的現實困境。因為美國在中東諸事不順,看上去是在被俄羅斯(敘利亞問題)、伊朗(核談判)、伊斯蘭國恐怖組織推來推去,幾乎喪失了主動權,所以美國的盟友們慢慢開始懷疑美國的能力和在盟友出現困難時美國出手相助的決心。為了讓自己的盟友不認為自己已經拋棄了他們,尤其是東南亞的盟友,美國此次南海的航行或多或少有著安撫盟友,演給這些觀眾看的意味。當然,對美來說最壞的結果就是盟友沒有理解這個行動的信號,而中美關系卻被搞壞了。因此,基辛格所能傳達的信息,包括美國的實際動機和意圖,包括美國不希望導致事態惡化等信息也是可想而知了。

  美國外交政策“演”的對象、觀眾除了國際舞台上的盟友外,還有國內的民眾。作為中美關系的“破冰能手”,基辛格自然不忍心看著自己四十多年前打開的中美關系新局面毀於一旦。而美國做的外交決策往往並不一定實際符合美國本身的利益亦或是價值,所以無論是“現實主義基辛格”還是“理想主義基辛格”都會希望能夠利用這樣的契機向中國解釋一下。

  當下美國正值總統大選初選期,而這些候選人為了嘩眾取寵,往往會拿中國當做靶子,仿佛誰批中國批得狠,誰就能更好地維護美國的利益,誰就因此更適合當總統。美國退役高官的集體訪華並對華表達友善本身,也是一個這種微妙關系的呈現:我們已經不在位子上了,所以不需要繼續拿中國當靶子,去批中國來演給美國國內的觀眾看了。基辛格自己也許也開始重審自己的個人利益,需要去維護自己四十多年前破冰中美關系的“政治遺產”。

  從另一個角度講,部分敵對中國的短期決策往往是美國國內黨派鬥爭的產物,不一定符合美國的長期政策,甚至都不一定符合美國自身的利益。因此,基辛格通過“二軌”來做些解釋也就尤為重要了。當然,這樣的解釋就好比我打了你一拳,然後我的好友找到你跟你解釋說是我最近心情不好或者精神失常了,讓你不要介意。但一旦樹敵過多,或者窮兵黷武沒有約束,再解釋也沒有用了。

  基辛格是一個崇尚權力追求自身利益的現實主義者(至少任內的行為和思考是這樣表現),一定也會考慮美國的實際利益。美國之前一直扮演“世界警察”、“世界法官”的角色,在全世界執行“自由航行(FON)”的任務,但顯然“自由航行”不需要將軍艦開到離中國島嶼12海裏以內的范圍,中國建造、加固自己的人工島也不會妨害“自由航行”。中國為了避免沖突升級,一直在南沙都盡可能用漁船、打撈船等民用船而非軍艦。基辛格一定也是看到了美國當下“自由航行”的任務已經偏離了美國自身利益,會使沖突進一步升級的可能,而希望利用自己如今“非在任”的角色從中協調,以使得雙方關系不會進一步惡化。一味受國內、國際的觀眾的左右,想去演給他們看,卻損害了自己的利益,精明的基辛格看不下去。

  當然,我們不應該忘記,“二軌”因為其非官方的特點,有其自帶的局限性。基辛格當下在美國國內尤其是高層的話語權逐漸減弱,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制定的能力也完全不如當年。因此,真正要維護中美關系的穩定,還得“一軌”、“二軌”相結合,讓雙方不斷地接觸、增加互動和互信。基辛格此次帶團訪華除了維護美國的利益,維護中美關系的利益(以使他不損害美國利益,同時也不損害自己個人利益——自己的政治遺產),同時也是基辛格希望重新找到當年的自我,找到自己的舞台和話語權,用這個舞台和話語權去繼續影響中美關系的一個契機。 (作者:孫太一)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