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考證不及格自殺折射生命教育缺失

2015-12-18
来源:京華時報

  作者:張松超

  從公開報道看,可以肯定小談是自殺,而死因則指向了“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不及格”。對此,恐怕很多人感覺不可思議,畢竟只是一個小小的證書,即便是屢考不過,又何至于自殺呢?這樣的追問,恐怕再正常不過。就算不是因為考證不及格而跳樓,在“生命最大”等類似的人生信條已經深入多數人的內心時,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么輕易地消逝,都令人扼腕嘆息。

  然而,揆諸現實,我們發現這樣的案例雖然極端,卻也并非孤例,甚至數量還不小。比如,有研究生因為畢業論文沒通過而自殺的,也有高三學生因為高考太壓抑而自殺的,還有大學生因不能順利就業而自殺的……把這些所謂的“極端個案”聯系在一起會發現,包括學生在內的青少年自殺,儼然已經成為了一種現象,亟須我們去正視和干預。那么,到底是因為什么,導致他們如此輕生呢?

  說實話,對于這些自殺的個體,他們或許有太多的理由,學業、工作、感情……這其中的任何一項都可能和他們糾纏在一起,只要不能達到理想的預期,就會令他們陷入一種極端的困境。就像新聞中這個學生,從遺書的內容來看,我們也看得出他是一個有上進心、孝順的孩子,但當他把考證這件事看得太重,以至于和自己的前途與命運綁到一起的時候,希望的落空就會讓他覺得生無可戀。

  作為旁觀者,我們會覺得自殺者的原因太荒誕,因為我們難以體會他們的心境,那種陷入絕境的絕望和無助。畢竟,豁達與樂觀,并不是每個人都有的生活態度。

  悲劇的發生是一種警醒,需要我們去反思。青少年自殺事件現象的出現反映出,當下教育中生命教育、死亡教育嚴重缺失。要看到,生活中總有人遇事悲觀,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脆弱。教育能做的,是讓青少年重視生命,不輕言放棄。

  現實中的尷尬在于,在應試教育的裹挾之下,分數成了學校、學生和家長共同追求的目標,而生命教育反倒是近乎空白,以至于前兩天廣州某中學開展“死亡教育”,還在輿論場中引起了軒然大波。更可怕的是,當這些學生走進大學再接受生命教育的話,又會被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很多人感到滑稽,畢竟都是成年人了,再把“生命”“死亡”這些東西拿到臺面上談,會讓人覺得是“小兒科”。

  于是乎,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年輕生命的消逝,看到了一次次警醒,聽到了一聲聲感嘆,但生命教育卻還是沒人重視,并沒有實際有效的干預措施。如此一來,則又是消逝—警醒—教訓,循環往復,不知終點在何處。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