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文學書廊

《掉傘天》:看吧,成年人的愛情

2016-02-14
來源:新京報

台灣作家朱西寧稱贊蔣曉云是張愛玲之後無人可及的言情小說家,語言清麗閃爍,行文思路交織綿密且靈活暢捷。此話只能信一半。

在蔣曉云的故事里,不只是沒有瑪麗蘇的少女夢,霸道總裁為你承包魚塘,甚至連“情”都很少有,簡直是個“無情”小說家。張愛玲雖然也是刻薄,但總有那種“他終究還是愛過我”的悵惘,為了愛丟掉性命的傳奇。在蔣曉云的台北愛情故事中,大都是年輕男女的算計,結不了婚就沒有愛的現實。像我這種大齡剩女讀罷,真真覺得驚悚,升騰起一種時不我待的急迫心情。

《掉傘天》收錄的作品大部分是蔣曉云在台灣文壇初露頭角時完成的:包括1975年發表的處女作《隨緣》,“聯合報小說獎”獲獎作品《掉傘天》、《樂山行》和《姻緣路》。當時蔣曉云才二十幾歲,尚未婚嫁,從朋友口中的故事里找靈感。她筆下的男女青年,如夏志清所說,“是在非常現實的世俗社會里長大的,只關注自己的事業和幸福,不談國家大事,對社會問題也毫無興趣”。經常出現的男女關系則是,女的大都以婚姻為終極目標,有了丈夫有了家,才覺得生活真正開始了;而男生都不想結婚,覺得事業尚無着落,再等幾年也無妨。這種不對等的訴求往往形成了故事的沖突和張力:一邊是絕望的大齡單身女性(27歲就已經是危險年齡),一邊是想要逍遙自在的單身男性。所謂的“好感”在這種關系中簡直一文不值,不想結婚就只能一拍兩散。

像《姻緣路》一文的主人公林月娟,按現在的標准來看基本上是一個白富美。月娟家里條件優渥,大學時期就結交的男朋友服完兵役後找不到工作,為了不給他施加壓力,干脆跑到日本游學,還申請上了京都大學的研究生。可是一覺察到男友有變心的傾向,果斷退學回到台北逼婚。可是這男友又是個怎樣的人呢:長像中等,成績平平,身材矮壯。唯一可以算是長處的就是脾氣好,人老實。兩個人在一起九年了,終究還是以分手告終,男友的解釋是:我不是不愛你了,只是,我覺得我愛你還沒有愛到要和你結婚的那麼愛。

可是究竟什麼是“愛”呢?月娟本人也並沒有再追求愛情。她雖然覺得和小提琴老师談戀愛有趣,但一想到終究結不了婚,一狠心也就斷了。蔣曉云寫得再明白不過了:恨嫁的心一旦出現,年齡就變成了一道符咒。男女之間充滿了算計,而非心旌搖曳。看吧,這就是成年人的愛情。

《掉傘天》

作者:蔣曉云

版本:新星出版社 2015年4月

[責任編輯:淇心]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