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8

舊式建構命喪地產重建之手

2016-02-22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余震宇在講座中強調了歷史的重要性,在香港的歷史中,很多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卻不加珍惜。此前,古物古蹟辦事處宣布灣仔「同德大押」維持三級歷史建築評級,其理據是該建築是上世紀30年代的普遍建築,「同德大押」已經開始清拆重建。灣仔作為唐樓歷史文化區,是港島區保存最多唐樓的地區,「同德大押」正處於重要據點,而且是港島區僅存的弧形轉角唐樓,保留該建築別具意義。

  余震宇講道,1921年至1929年,由於大量中國難民南遷,缺乏樓房,故政府移山填海,海岸線由莊士敦道北移至告士打道,開辟軒鯉詩道(今稱軒尼詩道)、告羅士打道(告士打道)等街道。當時,舊式樓宇皆以木與磚建築,而海旁東屋宇由石屎建造,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1934年,李右泉購入同德押。1931年,日本侵占中國東三省,大批難民陸續南下香港避難。難民身無分文,惟有典當財物,而其時當鋪,大多「有入沒出」,故不少當鋪慘淡經營,1935年,全港只剩約60間當鋪,而李右泉於當時購入全港八成當鋪經營,於當時來說,可算是救市行動。自1841年開埠,該區的每一次填海,象徵著發展陷入飽和,需要再度拓地擴張。每次的填海,都留下重要地標。例如皇后大道東的望海觀音廟,見證該處原是臨海神廟;莊士敦道的和昌大押,20年代前仍是臨海樓宇,其木與磚的建築,屬於今日罕見的舊式建構。同德押成功逃過戰前淡市、日占時期的考驗,如今命喪地產重建之手,不禁令人扼腕深嘆。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