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號販子痼疾折射醫療公共服務困局

2016-03-07
来源:香港商報

  醫改已經是「兩會」的常青樹話題了。今年,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不出意外地收到了關於醫院號販子的問題,「我要感謝那位姑娘,一聲吼,推動了老大難問題的解決。」她認為,號販子問題深層次還是醫療的結構性矛盾,要會同公安部門一起整治。李斌的回答,對「兩會」記者乃至病患,顯然都是不「解渴」的。

  我們首先需要明白一點,號販子問題的本質是什麽,拷問著誰的良心。

  李斌提到的那位姑娘,在北京某醫院排了一天隊,沒掛到一個標價300元的專家號,黃牛手里有號,要賣4500。姑娘氣憤之極,聲淚俱下地控訴,怒罵號販子。號販子當然讓人深惡痛絕,但是,如果將醫院專家號看作一種需求供給,那些優質供給在供求嚴重失衡的情況下,必然存在巨大的投機空間,在沒有對投機的有效控制下,極易被高度商品化。客觀來說,這是符合市場規律的。一個笑話說,一位絕症病人去看某專家,該專家的號竟然已經排到了10年後,病人徒歎:「10年後,不是我死了就是專家死了。」這種情況下,病人與號販子的交易,不但讓病人感覺不到號販子的罪惡,恐怕還會感激涕零。經濟學就是這麽冷血。其實,何止知名專家一號難求,筆者曾經好不容易掛上了一個專家號,需要做一項檢查,竟然也需要等到兩個月後,無奈只得從號販子手中以2000元購得「檢查號」。

  一個專家號竟然排10年

  對此,今年「兩會」的代表委員沒少出謀劃策。有一些亟需落實的建議,比如掛號、診療全系統實名制,推進互聯網醫療、完善分級診療體系等。提議夠狠的是北京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委員建議將「號販子」入刑。得到更多罵聲的是,全國政協委員、北大醫院院長劉玉村提出,提高掛號費、住院費、床位費、手術費,降低檢查、藥品、材料費等,「自然就擋住了一部分人」凡病必到大醫院看專家。

  一遇到問題就收費、提高價格門檻,都快成了治理社會問題的中國特色了。問題是,目前有的專家號已經300元、800元了,就算倍增到2000元,恐怕也只能導致號販子價格的水漲船高,4500元有人買,6500元就沒人買了?是的,價格可以解決這世界上的很多問題。把專家號提高到1萬元一個,住院費提到五星級賓館價格,號販子確實可以「死絕」,但老百姓卻只能在家里等死了。這種對經濟學原理的粗暴運用,恐怕只能造成更高的「看病貴」,以及更多窮人的「看病難」。

  市場難解醫療公共服務困局

  多年前,一位衛生部長就曾對醫改的市場化思維振聾发聵地說,「我不僅是衛生部的部長,我還是13億人民的衛生部部長!」可以堅信,通過價格來治理號販子或者小病大醫、崇尚名醫名院,不可能成為政府的政策選項,更不可能是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擴大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范圍,協同推進醫療服務價格、藥品流通等改革」的內涵。「健康是幸福之基」,李克強的話讓人感到溫暖。由此,人們應該明白,號販子問題所折射的,不簡單是醫療程序等技術性問題,也不是簡單與互聯網融合的問題,而是供給側改革問題,是鍾南山所說的「公立醫院的核心是解決它的租賃性,解決它的公益性」。說白了,通過供給側改革,要讓公立醫院守住精誠醫德和良心底線。只有在這個底線下,掛號診療實名制、分級診療等,方能綱張目舉地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

  醫療服務是供給側的一種特殊知識產品,診斷、檢查、開藥、手術,構成了這個產品的基本要素,在供需兩端醫生和病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信息不對稱,病人可以選擇醫生,卻很難選擇醫生的產品提供,醫生的腐敗空間也就天然存在,更別說再加上醫院的創收考核。這是醫療供給側的核心問題。對此,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用短短400字就給出了解決方案,其中有一項「建立健全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保護和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讓醫生不再為創收发愁,並通過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的制度設計杜絕其腐敗空間。我們所希望的是,如果為醫生加工資,希望不是讓老百姓用掛號費來支付。  

  香港商報特派評論員 曲直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