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书店就是卖书的——这已经是上个世纪的生存之道。曾经生存方式简单的实体书店,在网络大潮冲击下,纷纷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而本来就更多地以个人趣味设立的特色小书店,从生存之初就有鲜明个性,反倒依赖创意生存在这商业竞争激烈的时代。
书店不仅仅可以买书看书,现在还可以这样玩——
A、彼得猫古本店
“小书店”开出广州大书墟
【理念】
小而美的有机二手阅读
在这个“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书店”里,长113厘米,宽113厘米的数字从未变过。一面原木色的书架,一面可以望到老城区马路与骑楼的窗户,再加上一面隔着楼梯的玻璃墙,这样的格局也一直没变。这个“如果你要坐进去看本书,就没有多余位子给其他人”的二手书店,不仅一直小而美地生存在北京路口这个自明宋就已浓厚商业气息的地点,更持续6年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广州书墟。
二手书店应该窗明几净,应该小而美,这是彼得猫古本店的最基本宗旨。“我喜欢看到一本二手书很干净地被放在一个很好的环境中的样子,这是它的尊严。尽管我承认二手书店应该有着多样性,但我个人还是喜欢美的东西。”创始人彼得猫对羊城晚报记者说。
用一个小而美的二手书店,令二手书“旧物活化”,甚至连可传递多人的阅读行为也变得“有机环保”,这也相当于旧建筑的活化保育。但是,“古本店并不希望复古变成潮文化,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才会可持续。”
【新玩】
怀旧书墟成为创意工作坊
只能容纳2个人的书店,要如何盈利?这个似乎不必担心。因为彼得猫古本店的声名在外,不仅仅因为它的小。
每年一度的书墟已经成为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文艺盛事,至今已连续举办了6届。创始人彼得猫找来“有意思的人”,每个人拖着一行李箱的书来到书墟,在彼得猫古本店所在地的楼下现场摆摊——书店所在地本身就是一个老骑楼改建的概念会所,二楼花店、三楼展览空间都可直接变身成书墟现场。而参加书墟的其他观众,也只需要携带一本自己认为有意思的二手书作为入场券即可入内。书墟期间密集的讲座,往往令华南地区文艺青年兴奋不已奔走相告。最近一次的规模,更延伸至近50位来自全国各地区的作家、设计师、文化人摆阵二手书摊,近30场马拉松式的讲座、演出与工作坊。
夏夜在树屋上即兴朗诵诗歌,午后在花园里体验简易版的活字印刷,甚至请来“女书”的传承人现场教授“全世界只有7个人懂”的女书……与书有关的不同主题的工作坊,成为每年书墟的“欢庆项目”,报名名额常常是推出一天内即告报满。怎么会需要担心粉丝们对这小小的二手书店烦闷腻味?
小而美的二手书店,只是书店生活的起点。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的书墟,在创意卖书的同时,也给这个城市的人们提供更多角度的文化体验平台。
B、1200bookshop
在24小时不打烊书店里可以干什么
【理念】
挑灯看书、刷夜、睡行军床
现代都市是不夜城。既然有了24小时便利店,为何不能有24小时不打烊书店?在繁华的体育东路上,随时可以进入一家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看书、喝咖啡、听有意思的人分享他的“深夜故事”,甚至可以申请去做“守夜人”,免费睡行军床——你可以想象如果每个城市都有这样一个书店,你大概可以做一个美好的免费周游计划吧?事实上,的确有人在第二天早班机离开前,拖着行李箱来这里“刷夜”。
作为广州首家24小时书店1200bookshop体育东店,150平方空间不算太大,却规划出两层不同分区。占据了店面一半面积的免费阅读区和消费阅读区,在周六晚上10点,热门到每张桌子都坐了人,上座率超过70%。二三十人同时看书,没有人说话的嘈杂声,却不是绝对安静,很自然的翻书声与咖啡机磨豆的声音,令你放心自如地在书店里行走。柜台上有标识清晰的自助加水区,也有“为方便他人,每次限取阅3本”的提示。柜台旁的墙上,还贴着一张告示,表明店里的义工有两位听障女生,需要用笔交流,请大家耐心放慢交流速度,让人看着就感到温暖。
由于24小时不打烊,这里还为守夜的“沙发客”提供休息空间。申请当免费入住的沙发客,条件很简单:年满18周岁,提前一周提交预约申请,以及一周内最多申请三天。志愿者与普通消费者的入住条件是一样的,这个体验项目备受热捧,往往是提前一个月就已预约已满。
与体育东店相隔一年开张的天河北店,面积更开阔,24小时概念以及著名的行军床都在,但气氛稍有不同。1200bookshop创始人刘二囍对羊城晚报记者介绍,体育东店的人流更年轻与文艺范些,作为精神交流场所的体现更多些。每周末深夜12点,会有“深夜故事”分享会。而天河北店,临近中产社区,不但选书的类型会有相应调整,连格局设置也会更符合周围的生活习惯。例如天河北的活动主要是新书分享会和一些艺术课堂,基本设在常规的黄金时间,不会在深夜。
【新玩】
比“互联网+”更实在的“书店+”
为一个城市留一盏阅读夜灯,能够成为一个模式生存下来,细节很重要。单纯靠卖书为生,在互联网经济的今天的确有些不切实际。开业之初,刘二囍预计餐饮收入与售书收入比例大约是8:2,实际运作下来,基本也如此。“没有亏钱,但也还未能带来更多的利润。如果想成为良性发展的品牌,可能还应该开发更多的能提供经济来源的模式。”
作为广州首家24小时书店1200bookshop,2014年7月12日开张的体育东路店曾经很轰动,城中文艺青年奔走相告,以至于在开张首个周末便创下书籍销售额过万元的好成绩。当时人们还认为这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想法。但当一年后的2015年7月11日,当刘二囍在天河北开出第三家24小时书店时,大家才觉得,理想主义的确能在互联网经济横扫一切传统业态的今天,找到生存之道。
相比时兴的“互联网+”概念,刘二囍也有“书店+”概念有待实现。“我总结自己开24小时书店的经验,创意和模式很重要。书店也可以有创新业态,但若只是单纯地重复24小时模式,有点乏味。”刘二囍对羊城晚报记者透露,目前最新形式的24小时书店还在筹备中,也许不久的未来会有与城市青旅结合的24小时书店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