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文學書廊

實體書店普遍虧損 讀者多是“蹭讀”

2016-04-07
來源:荊楚網

  武漢九丘書館幽雅的閱讀環境

     荊楚網訊 記者沈素芬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記者近日走訪武漢實體書店發現,受到互聯網沖擊,武漢多數書店虧損運營,實體書店發展現狀不樂觀。
  “蹭讀”者挺多 買書人很少
  3月26日下午,武漢水果湖旁九丘書館座無虛席。品茗區、書桌旁,大人小孩埋頭“啃”書,讀書氛圍火熱。“別看看書人很多,其實最後掏錢買書的人很少。”一旁的九丘店員魏夢珍向記者感歎。
  據了解,九丘書館是武漢市武昌區第一家24小時書店,該店環境清幽、書籍種類齊全,還允許讀者免費閱讀,因此每天能招徠大量學生和市民讀者。不過,自2016年1月開業2個多月來,書店經營情況不是很理想。“平均每天要虧2000元左右。”九丘店長周怡說。
  周怡介紹,多數讀者之所以到九丘來讀書,是因為喜歡這里的閱讀環境。但由于實體店書籍比網上貴,所以到九丘“蹭讀”者遠多于購書者。而每天的24小時營業,水、電、員工工資,都是一筆相當大的開銷。所以目前,九丘還沒能實現扭虧為盈。
  不只是九丘一家,記者了解到,武漢市崇文書城和文華書城也面臨着同樣的問題。
  武漢崇文書城是湖北省規模最大、品種最齊全的書城。經營13年來,在讀者當中積聚了相當不錯的口碑。不過目前,這家全省最大實體書店也沒能擺脫虧損的命運。
  “互聯網閱讀和電子書的沖擊,使得我們利潤少、費用大,崇文書城目前沒能達到收支平衡。”崇文書城店長塗利群說。塗利群在圖書行業工作多年,對當下的閱讀現狀頗有感觸:“如今能在家里靜靜看書的人少之又少,很多讀者都是朝着現場免費閱讀而來。另外,網購比書店便宜,除了急需的書籍,很多人傾向于跑書店來看,完了去網上買。”
  被稱為“漢街文化地標”的文華書城,一樓主打時尚、二樓針對女性閱讀、三樓專為男性讀者服務、四樓為綜合業務,有兒童樂園、陶藝館等。這樣一家規模較大、渾身散發着文藝范兒的實體書店,在經營虧損大潮面前,也未能幸免。
  3月27日,記者來到文華書城,盡管能看到每層都有數十名讀者,但店員告訴記者:“別看人氣很高,但很多時候,每天賣出的書不到200本,書店現在還是虧的。”
  放眼武漢,實體書店入不敷出已不是個別性問題。在采訪中,多數書店經營者認為,實體書店不景氣,除了互聯網沖擊外,還有服務供給未跟上快速變化的現代讀者需求的原因。
  設專區、供甜點、搞活動 實體書店多方面尋求發展
  互聯網普及了,但捧書閱讀的意趣是電子閱讀永遠代替不了的——采訪中,所有實體書店經營者都秉持着這一觀點。記者發現,為了改善生存狀況,多家實體書店正嘗試多元化經營。
  九丘書館原本重在人文社科的圖書配置,為了兼顧附近小學生讀者,特意增加了少兒、科普類圖書。九丘店長周怡表示,書館會越來越注重為讀者提供貼心的服務。“讀者有科普閱讀需求,所以我們以後的科普比重還會加大。”記者了解到,除了書籍之外,九丘還在收銀吧台增加了咖啡、糕點制作等,吸引不少讀者好評。着眼于讀者對閱讀環境更高的要求,九丘書館二樓還設計了活動座椅,讀者可以任意組合,方便開展各式分享交流沙龍;同時貴賓室還能供會員讀者專享閱讀,並提供茶水服務。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到九丘來看書,咖啡糕點等副業也為書館增加了可觀的收入。”周怡介紹說。
  崇文書城也在改變。“目前,我們除了銷售主業圖書外,還有豐富的多元化產品經營。”崇文書城店長塗利群說,崇文書城不僅售賣啟蒙教育書籍、各類電教產品,還提供家長們感興趣的居家生活用品、文房四寶、書法字畫等。此外,一改傳統書店的“純粹閱讀”環境,崇文書城還給讀者配備了咖啡吧與茶吧,在這里,讀者人們不僅可以看書,還能品嘗自已喜好的飲品。
  相較于前兩者,文華書城的做法更豐富一些。作為楚河漢街的文化地標,文華書城從一開始就有咖啡茶點等服務。目前,文華書城還在每周開展了親子故事匯、媽媽沙龍、生活品味課堂等活動。“通過多元化的服務,書城已經培育了一個圈子。現在,一批市民每逢周末必來書店參加各種活動,這對書城的經營助益很大。”文華書城企划部部長李媛媛介紹說。
  漢口西西弗書店在觀察分析武漢市場的需求和客群構成後,提出主打生活、少兒類圖書的理念。記者注意到,該店專門為小朋友建立了少兒閱讀場所,此外還配套了不二生活、矢量咖啡等服務。“西西弗武漢宜家店開業至今銷售碼洋110多萬,已經可以達到收支平衡了。”西西弗店長楊依表示。
  “碎片化閱讀”時代,實體書店將做“深度閱讀”的引領者
  不少專家認為,實體書店是推動閱讀風尚形成和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重要陣地和平台。但是距今最近的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4年中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56本。從2014年開始,以微信閱讀為代表的數字化閱讀已經首次超過紙質書閱讀率。
  互聯網碎片化閱讀面前,紙質書行業的生存境況已毋需多言。
  不過,在采訪中,多位實體書店從業者卻表達了堅守實體書店、引領社會“深度閱讀”的決心。
  九丘書館店長周怡說,雖然書店目前處于虧損狀態,但她相信,只要堅持圖書主業,精選品種、做好服務、擴大宣傳,借九丘平台做好主業以外文化及周邊產品,書店將可以實現實體書店的突圍。
  西西弗武漢宜家店店長楊依表示,雖然一直受到網絡書店和電子書的沖擊,但紙質書的閱讀感受和實體書店能夠带來的服務和互動體驗永遠無法被取代。她表示:“我對于實體書店的發展非常看好。接下來,西西弗還要在武漢增開分店!”
  崇文書城店長塗利群認為,從出版發行的大環境來說,全民閱讀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加上中央、地方都對提升人們的閱讀水平,提高人均閱讀量非常重視,大力發展實體書店,營造舒適的閱讀環境,這些是實體書店的利好。“近幾年互聯網的普及,智能手機的運用,加上線上的折扣血拼,雖然很多人的購買習慣從線下改為線上,但事實證明圖書是不適應于網購的。要想培養的閱讀興趣和了解商品相關的信息適不適合自已,還是要在實體書店購買。所以,我對于實體書店的未來前景非常看好。”塗利群說。
  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認為,互聯網閱讀上以碎片化、淺閱讀為主,不能取代傳統紙書閱讀在內容上深刻和系統性的需求,碎片化閱讀與系統化閱讀協調發展才能提升全民閱讀的質量。

[責任編輯:淇心]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