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文學書廊

《多灣》:為我們提供豐富的探討維度

2016-04-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李敬澤在發言。

 中新網北京4月6日電(上官云) 6日上午,長篇小說《多灣》研討會在北京舉辦。這部由作家周瑄璞撰寫的小說自去年12月份面世以來,在文壇引起較大關注。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指出,這是一部有反響、有動靜的作品,“它的時間跨度長達70年,塑造了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探討維度”。

  《多灣》全篇近47萬字,從構思到定稿歷時八載。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周瑄璞九易其稿,刪減約十萬字。她曾這樣說過,《多灣》是自己的“致青春”之作,“從年齡來說,我已經不能賴在‘青年作家’行列,得有一部像樣的作品證明自己的實力了”。
  有了這個想法後,周瑄璞將《多灣》寫成了一部氣魄宏大的長篇巨制。她通過一系列小人物的故事,在約70余年的時間跨度中,講述了一個家族四代人的命運,尤其塑造了以季瓷為代表的眾多精彩動人的女性形象,有評論家稱之為“一部中國女性成長史”。
  “要在作品中展現這麼多性格各異的人物,需要很大的耐心。周瑄璞就在《多灣》中充分表現了她的藝術耐心。”李敬澤覺得,要討論《多灣》的文學性,可以從國家民族、生活歷史的角度出發,也可以從女性角度出發,“這是一部有反響、有動靜的作品”。
  知名評論家白燁則着重從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了《多灣》的藝術成就。他表示,近一年來,陝西作家創作出了不少好作品,《多灣》位列其中,“讓我吃驚的是,周瑄璞能將季瓷這個人物寫得如此紮實、豐滿,普通人很難做到。此外,還把她的家族記憶與作品藝術性充分結合起來了”。
  “一般在描述鄉土文明的作品中,男性形象比較多。但《多灣》中的季瓷,這個女性形象讓我們對鄉土文明有了更深刻認識。”白燁認為,小說唯一有些遺憾的地方就是當全書寫到一半的時候,筆力有些“散”,“如果能把筆墨更多集中在季瓷身上,效果可能會更好”。
  提到對《多灣》的看法,評論家胡平的感受是一個字:“厚”。他說,這個“厚”不是單純指字數,而是作品宏大的架構,“全文對一些生活細節的處理很到位,雖然沒有什麼特別獨特的東西,只是在寫普通人怎麼‘過日子’,但卻寫的很精彩”。(完)

[責任編輯:淇心]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