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香港需更完善的體育政策

2016-04-15
来源:香港商報

  狂轟60分、帶領球隊反敗為勝,NBA巨星高比拜仁(Kobe Bryant)昨日在職業生涯最後一戰,以精采表現為其20年職業生涯畫上完美句點。一代巨星謝幕的畫面,不僅感動了無數球迷,喚醒一代球迷的集體回憶,更成為城中熱話。高比傳奇再次讓我們體會到體育的無窮魅力和巨大的社會影響力。

  回到本港,體育界近亦喜訊頻傳,先是18歲的擊劍選手張家朗勇奪亞錦賽花劍個人賽冠軍,後有19歲乒乓新星杜凱琹爆冷戰勝世界乒壇一姐劉詩雯,此外,年僅23歲的女見習騎師蔣嘉琦亦在本月創下一日4勝的賽馬史紀錄。本港體育界,尤其是年輕運動員連續創造好成績,不僅振奮了市民精神,提高了信心,亦令我們有理由對港隊在今夏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上的表現有更多期待。

  現代體育自誕生以來,就承載著巨大的社會意義。從大的方面來看,體育運動不僅能激發社會凝聚力,亦能起到提高社會自信心的效果。近年本港選手在保齡球、足球、單車、壁球、馬術等項目上取得過系列好成績,在多次國際重要賽事上亦有良好表現,一次次在賽場上表現出鼓舞人心的「香港精神」。與此同時,本港亦大力承攬重要國際體育賽事,2009年的東亞運動會、渣打馬拉松賽、單車節、國際七人欖球賽等賽事更是叫好叫座,不少賽事更已成為本港的名片與招牌。而從個人角度,體育運動亦能起到強健體魄、磨煉意志的作用。在當今快節奏的日常生活中,港人對體育運動愈發重視,每日鍛煉已成為許多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從經濟角度來看,體育經濟正越來越成為現代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2003年,就有研究機構發布報告稱,體育事業為港製造逾8萬個就業職位、創造270億港元的本地生產總值,佔當年生產總值2.1%。2015年,內地出臺《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把體育產業作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培育扶持,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過5萬億元。然而,與發達國家比,無論香港還是內地,體育經濟亦多半停留在體育用品買賣等低增值環節,在體育的產業化、規模化、規範化等方向上,還有巨大差距。香港在發展體育經濟上,不僅擁有巨大潛力,亦有充沛的轉型空間。

  應該說,從本港遍布各社區的康樂設施、運動場館來看,港府對體育事業不可謂不重視。然而,受制於人多地少、生活節奏快、「重文輕武」文化等因素限制,本港體育事業仍有不小的改善空間。因此,政府有必要制訂和完善體育政策,將「精英體育」政策轉向可令每一位市民得益的「大眾體育」,同時增加對體育事業的投入。而在教育上,亦須轉變「唯有讀書高」的舊思想,鼓勵更多年輕人投入到體育事業,讓香港體育更上層樓,造福全社會。

  香港商報評論員 萬青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