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在印度,娶媳婦比中國還要難

2016-04-19
来源:南都

  每年印度有2萬多已婚婦女自殺,其中不乏因嫁妝糾紛而起,已經嫁過去了,嫁妝卻沒有結束。如果男方不滿,可以三番五次地索要嫁妝,每年有上萬案件因嫁妝引起的糾紛,也有幾千婦女因此而自殺!被嫁妝逼死,簡直是印度的特色!在中國,女兒被稱為“招商銀行”,兒子被叫做“建設銀行”,時常有因彩禮而讓母子反目的新聞,但是還沒有聽說因被夫家索要嫁妝而自殺的新娘。

  養女兒賠錢!在中國的語境中,女兒賠錢主要是因為即使給女兒“投資”了,最終也要嫁人,前期的投入也沒有回報。而在印度,女兒就是要真金白銀地去賠,新婚夫妻的婚前財產中,女方要貢獻近七成!也就是說在新組建的家庭中,女方的嫁妝占大頭。一般來說,女方的嫁妝差不多需要六七年的家庭收入,這種負擔與中國的彩禮完全是有得一拼的。也許你會覺得,這只是婚俗差異而已,中印不過是顛倒了而已。

  中國的彩禮不斷飆升,與男女性別失衡有關系,適齡男性要比女性多30 0 0萬,印度也是如此!不錯,印度的新娘缺口是3000萬-40 0 0萬。中國新娘的“分配”遵循了市場的原則,前些年適齡的女孩比較多,找婆家是比較困難的,彩禮要得也少,光棍也就少了。最近幾年,性別比失調嚴重,彩禮也是變著花樣兒地上漲,可以用秤來稱人民幣,還有“一動不動”、“萬紫千紅一片綠”等說法,無非都是彩禮大漲而已。一個普通家庭要娶個媳婦也是十年八年的收入。這跟印度又有點兒相似,只是顛倒了而已。

  在印度娶媳婦的難度比中國要高得多,為什么嫁妝還是那么沉重呢?有些困難的地方居然出現了一家幾個兄弟共享一個媳婦。印度的種姓制度加上東方社會中的男尊女卑,嫁妝的負擔也是隨著經濟發展而水漲船高,甚至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2003年的時候,一位22歲的少婦和年僅一歲的女兒因嫁妝糾紛被夫家活活燒死。夫家可以像債主一樣三番五次地索要嫁妝,甚至可以持續好幾年。更有甚者,有些人會明碼標價,索要嫁妝,比如大學講師、銀行職員都有價格,醫生的價格更高。的確,與中國相比,這完全是個顛倒的世界。

  印度的種姓制度並沒有隨著“現代化”而消失,種姓之間的界線分明,在婚嫁方面,高種姓的男子可以娶低種姓的女子,因為他們的後代的地位和身份由父親來定。這種身份和地位的代際更替還是沿著血統進行,因此,低種姓的女子可以通過更多的嫁妝嫁入高種姓(可以說是豪門),以此改變下一代的社會地位。正因如此,高種姓的女子很少會下嫁。高昂的嫁妝費用裏面,有相當一部分是為種姓制度買單的,嫁妝的“價格”並不真實反映印度的男女比例的問題。這種制度的存在進一步強化了男尊女卑的社會觀念。

  即便拿出如此高昂的嫁妝,印度的新娘們還是得不到應有的社會地位,一般而言,已婚女性的自殺率要低得多,但是印度已婚女性的自殺率超過農民。眾所周知,印度每年因還不起債務而自殺的農民不在少數,印度總理莫迪還在網上倡議保護農民兄弟姐妹。

  印度的女明星結婚之後,事業也就基本終結了,但是印度卻出現了一批女性政治家,比如英迪拉·甘地,但是她並不能代表印度普通女性的社會地位。印度經濟學家阿蒂瑪·森就發明了一個術語,叫“失蹤的婦女”,主要是描述那些本該出生卻沒有出生,本該活下來卻夭折的女孩。“失蹤的婦女”的數量可達3000萬,如果這些女性沒有失蹤,印度的新娘缺口也就彌補上了。正因為比較畸形的種姓制度、婚俗讓印度的男女比例失調,而由此引起的社會問題也是層出不窮,比較典型的就是印度頻頻出現的惡性強奸案件。

  性別資源比較失衡,分配也比較扭曲,加上歧視女性的社會和法律觀念,讓印度的女性不但要忍受夫家的勒索,還受到龐大的光棍群體的壓力。如森所說,性別不平衡和女性權利被剝奪是印度最嚴重的社會敗筆。 (作者:孫興傑)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