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商報評論

建制須積極應對選戰

2016-05-02
來源:香港商報

  9月立法會換屆選舉,決定本港各政團的政治版圖,及今後數年對本港政局的影響力。反對派已積極備戰,推出各種政治「噱頭」吸引公眾注意,宣傳自己的政綱。反觀建制陣營則似乎仍無明顯部署,亦無較明確、有力的競選主題應對。建制派議席是本港政局重要穩定因素,今年選戰,建制派將面臨內外兩方面的嚴峻挑戰,若因選戰策略失誤而喪失應得議席,於市民而言殊非幸事。

  反對派陣營挑爭端

  近期標榜「港獨」或「自決」的「傘後」組織頻頻高調亮相,四面八方到處挑起爭端,對爭奪立法會議席的野心不加掩飾。傳統「泛民」政團(包括工党、公民党、民主党等)中一批中青代,亦聯合發表一份《香港前途決議文》,繼續「熱炒」所謂「港人自決」論調,以免新生激進派「霸佔」公眾視野。所謂「梁振英機場事件」更是緊咬不放,小事化大。反對派各派系政治人物於街頭巷尾的宣傳廣告牌漸漸增多,精心攝制的巨幅相片無不以清新、親民、親和的色調示人,搶佔選民印象分。

  諸多跡象,顯示本港選舉氛圍日漸熾熱。建制力量相對較慢熱。筆者不了解這是否是建制派選舉策略之一,但以目前效應來看,似顯遜色。

  建制派不宜掉以輕心

  也許最近兩大選舉預示的選情,令建制派存在一些盲目樂觀。區議員選舉在全面取消委任議席的情況下,建制派仍維持與上一屆大致相同的得勝率,囊括近七成議席,取得全部18個區的正、副主席席位。立法會新界東補選在反對派「票倉」進行,雖然公民党贏得此次選舉,但反對派整體得票率下降5%,建制派總體得票率則相應上升了5%。這顯示建制和反對派的整體票源無大的改變,因此預計新一屆立法會議席對比,建制和反對派應維持六四之比。

  但是,這些只是表象。即使整體票源格局維持不變,然而由於反對派政治光譜正急速向「港獨」(或說「自決」)變換,預示新一屆立法會的局勢將更為對立、偏激;加上建制派內部的分化趨勢亦不容忽視;即使建制派取得和現在相若的議席,也更加難以維持政局的穩定。何況,過去數年社會深層矛盾有增無減,民生狀況仍趨滑落,加上選舉策略的遜色,建制陣營很可能會流失數位議席。在此激烈爭持的政局之下,數位議席往往起到決定性作用。如本屆立法會,就因為欠缺一個直選議席,以致議事規則無法完善,令立法會「拉布」成為遲滯本港發展數年之久、無法消除的「魔咒」。

  建制面臨內外挑戰

  建制陣營於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由外到內均挑戰重重。

  外部挑戰方面:反對派新、老派系除了力爭直選議席,更全力出擊建制長期佔有絕對優勢的功能組別議席。他們現今正全面推動選民登記運動,特別呼籲合資格的功能組別人士登記做選民,除了期望保住現有的功能組別議席,還希望可以爭取派人在工程界、建築界及醫學界等參選,狙擊建制派。

  內部挑戰方面:最近鄉議局組党預備參選,出擊功能界別的漁農界等議席,及新界東、新界西兩個直選議席,亦恐有分薄票源之虞。如何消除內部歧見有效協調,如何針鋒相對打退反對派的「入侵」,均是建制陣營目前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唐龍)

[責任編輯:陳明漢]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