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雷声四起 我们还能继续投资P2P吗?

2016-07-11
来源:微信公众号:菜鸟理财

   上周末给菜鸟理财的会员用户讲了一节理财公开课,时间一小时,主题是P2P投资的未来。具体涉及P2P的行业现状、发展问题以及现阶段投资P2P应该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避雷”等话题。

  之所以要讲这么一个主题,主要是我们的很多菜友都投资了P2P,而且P2P本来就是菜鸟理财重点关注的一个领域之一。那现在P2P的行业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呢?

  概括来讲几个方面:第一,监管趋紧,行业在监管和金融创新中探索艰难前进;第二,不断爆出平台跑路,雷声依然不绝于耳;第三,大资本、根正苗红的国企开始进驻P2P领域;第四,行业交易规模突破2万亿,投资人数在逐渐增加。

  总体看,这个行业现在是正能量和负面不断保持同步的情况,所以很多投资人才会一脸懵逼:为什么行业监管趋紧,P2P平台跑路还在继续?

  首先对于跑路这个问题,我们要分两个方面去看:

  一种是本来就想跑路的,等到投资人的投资规模到了一定得数量,那就跑路了,我们压根无法预测平台的老板什么时候想跑路。这种情况我们要谨慎对待,一些高返的平台和自融的平台往往是这样。

  另外一种是不想跑路的,但自己的风控能力有问题,大量坏账或者逾期经常出现,导致后续资金链断了,自己无法兜底,那也只能跑路。这种情况的话,我们就要重点看P2P平台所切入的领域是哪块,也就是业务类型。

  所以其实跑路的平台并非都是冲着骗钱去的,也有一些平台跟跑路没关系,是自己“关门大吉”了,因为发现自己做不了P2P平台,干脆就让投资人完成兑付之后,歇业算了,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

  当我们时不时听到某某平台雷了的时候,我们也要看到,其实P2P的成交规模是在壮大的。行业累计成交额在5月末已经超过2万亿,但当时在2015年10月实现第一个1万亿元时,是整整花了7年的时间,现在第二个1万亿用了7个月。

  无论是本来就想骗钱的或者另有所图的(比如自融或者给利益相关方融资),还是因为从小额房贷行业起家但无法适应互联网的运作模式,最后草草了事自行关门大吉的,抑或是自认为难以迎合监管的需求而主动歇业的。我们看到整个P2P行业确实是在深度洗牌的过程中,而且还在深化。

  与此同时,红星美凯龙去年底就偷偷上线了P2P;碧桂园今年6月3号上线了P2P;富士康今年年底准备上线P2P,中广核、真功夫等知名企业也已经完成布局。随着国家政策的明朗,大型企业开始向P2P行业发起新一波的大冲锋。

  我们不能忽略这些大的资本和国企已经开始在布局P2P或者互联网金融。我觉得随着优质的外部资源不断进入,P2P整个行业反而不会倒掉,只会越来越好。

  显然这对投资人来说是一种好事,优胜劣汰,让整个行业更加干净。有人可能会问,那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才可以放心投资P2P?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回答:P2P行业的良性发展固然重要,但对于投资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具体把握某一个P2P平台的风险等级才最重要,跟时间没有直接关系,或者时间点这个事情不是一个核心的问题。

  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投资P2P平台,你是在投资某种标的,标的背后的项目安全或者风险把控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到了整个行业看起来好像干净一些了,你就可以随便投,不是这样子的。

  同时,研究P2P或者互联网金融行业几年来,到了现在整个阶段,我也看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发生,比如一些老平台也倒掉了,一些带着某类标签的平台(比如国资系、风投系、上市系)也出现了爆雷的现象。

  所以,我的观点是P2P行业只会越来越好,我们应该有信心,起码我们看到了监管层的态度,当然监管的落实以及监管本身能够起到多大的效果是另外一回事。

  但是对于投资人而言,我们要非常清楚,投资任何的理财产品后者资产,我们都面临着风险,不存在哪个一定稳赚不赔的事情,区别只是哪类资产的风险大一些,哪些更小一些,无论什么时候自己都得学会把控风险。

  当新的现象开始发生时,对于投资P2P平台,我提醒各位菜友,切记不能再用原有的思路去看待平台,比如用“标签化”的思维去判断一个平台的安全系数。

  事实上,那些雷掉的平台,比如带着“国资系”标签的平台,并没有多少国资成分,更多的是因为平台认为投资人喜欢标签,平台就找上一家国企下面的子公司甚至是孙子公司、重孙子公司,许诺对方一些股权甚至有可能是免费给这些公司股权,以换回平台“国资”的光环。

  同样,所谓上市系、风投系、“老平台”等等,这样的标签也是如此。这个时代,标签是最容易贴上的,因为用钱就能搞定。标签确实可以让我省去筛选平台的很多成本,但我们应该谨慎去看待标签。

  投资P2P,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要研究的核心在于一个平台的风控措施以及平台管理团队的运营能力,这才是最核心的。

  不要迷信那些流行在市场上的所谓攻略和方法,那些东西应该辩证地去对待,也不要轻信一些所谓的评级机构的行业排名,当然,也包括菜导的话菜导的观点,不一定对,也不要轻易相信。

  因为负责这件事,只有你自己才能做得最好。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