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長三角大灣區比翼飛

2019-03-19
来源:香港商报

  方想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的新一份政府工作報告,在有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章節中,除了強調要「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促進規則銜接,推動生產要素流動和人員往來便利化」外,還正式確立了「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編制實施發展規劃綱要」的新目標。

  長三角後發先至

  中央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雖然比早已確立為國家戰略的粵港澳大灣區稍晚,但長三角區域作為中國內地區域經濟最具活力、對外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城市群之一,且比起大灣區「一國、兩制、三關稅區」的現實,融合難度相對較小,發展勢頭和前景並不遜於粵港澳大灣區。未來長三角區域與大灣區,客觀上會形成競爭的局面,當然,這種競爭絕非零和遊戲,中國這麼大,完全可以容得下若干個世界級城市群,亦需要多條腿走路。惟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應無懼競爭,要有不輸於人的決心,想方設法爭當排頭兵,而作為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之一的香港,需要積極主動,突出引領帶動作用,推進大灣區整體建設,在貢獻國家的同時,確保香港的競爭優勢始終領先。

  事實上,中央將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並不令人意外。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常住人口2.2億,2017年經濟總量約20萬億元,佔中國內地的近四分之一,是中國內地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其地位一直都排在前列。作為長三角龍頭城市的上海,是全球金融中心和改革的窗口,擁有巨大的資本優勢和政策優勢,在與世界的對接上,各大跨國公司的地區性總部、重量級的機構都布局在這個地方,這些都使得上海經濟發展輻射能級,在中國獨樹一幟。杭州近年來借助阿里巴巴的影響,正在朝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邁進。寧波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和製造業重鎮,也是國際港口名城。南京是打通長江經濟帶與中游城市互動聯繫的樞紐。以「蘇錫常」為代表的蘇南地區,是改革開放後最早富起來的一批城市,而且由於縣域經濟活躍,這裏匯聚了全國最多的百強縣。因此,國家在長三角地區做大文章,是順勢而為。

  有分析指,與粵港澳大灣區相比,長三角地區的先天條件較為佔優。首先,在長三角區域內,產業分布更加全面,而大灣區中內地城市製造業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產業間的協同配合較少,香港與澳門各自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產業結構,割裂較為明顯;其次,和大灣區相比,長三角區域的龍頭和其他城市之間的定位非常清楚,區域內城市間差距較小,這種差距仍在快速縮小;再次,長三角區域內城市之間一直保持密切合作關係,行之有效,內部協同性強於大灣區,同時沒有制度差異、市場分割等限制,在實際操作中,推進一體化的效率高。有理由相信,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將迎來諸多政策支持等利好,發展步伐可能快過粵港澳大灣區。

  將灣區優勢結合

  雖然粵港澳大灣區與長三角一體化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不分高低,但一同被放在中國經濟發展大體系布局當中,未來兩大區域的發展水平必然會被拿來比較,爭出高下,往大處說是看對國家的貢獻度,往細處說關係到自身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以及能夠分得蛋糕的大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要有緊迫感,目前大灣區的優勢仍然存在,從積極的角度看,「一國、兩制、三關稅區」的差異也可以是大灣區的特色和優勢所在,有多樣性,有差異性,就有互補性,把各自的特長、優勢組合在一起,就能形成綜合競爭力,關鍵是各城市必須精誠合作,以整體發展的觀念推動突破現存阻隔,構建高質量的體制機制,加速融合進程,提升協同發展的能力與水平,就能變不利為有利,把大灣區的建設推向深入。而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某種程度取決於香港的作用發揮得如何,香港重任在肩,必須放眼大格局,推動實現大灣區經濟一體化,讓合作迸發出更大潛力,為大灣區,也為自己開闢出新天地。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