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積金局鼓勵業界推出適用於65歲退休後的投資方案,方便強積金計劃成員在退休後繼續投資。宏利去年9月推出首隻涵蓋退休前後的MPF基金,1年過後該基金的資產規模已近20億元。預期將有越來越多MPF受託人推出同類產品,買入這類退休投資產品有什麼要注意?
香港退休生活成本高,要做到退而不「憂」,可能要靠市場上的退休投資產品。雖然市場上退休後產品越來越多,但打着強積金計劃成員退休投資產品旗幟的卻少見。宏利去年推出的「MPF退休收益基金」是首隻派息MPF基金,更是首隻涵蓋退休前後的MPF基金,65歲以下成員的派息,會自動再投資於該基金;65歲或以上成員的派息,則會撥入另一「MPF利息基金」,基金目標年度化派息率4厘。
全球超低息環境下,標榜回報4厘的派息基金自然吸引眼球。有關基金於去年9月中旬推出後不足2個月,已錄得約2.5億元的認購額。宏利的基金便覽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該基金資產規模已增加至約18.6億元。該基金每月派息,今年第二季平均年度化派息率為3.69厘,基金推出以來總回報更達10.4厘。投資組合方面,約一半資產為國際債券和港元債券。
以一名23歲展開職業生涯的打工仔為例,假設月入2萬元,往後收入不變,並一直為以上退休收益基金供款,基金每年派息4厘,利息再投資於該基金。如果息率恒定,該人65歲退休時,強積金累算權益將達約261萬元,比他在42年間個人供款總金額高出約3倍。
「以本派息」或有損失
市場預期陸續有更多強積金受託人推出退休投資產品,銀聯集團(BCT)早前預告,正籌劃推出更加新基金,包括針對退休後的投資方案,為成員增加基金選擇。不過,投資者需要了解當中的遊戲規則。
退休投資產品的投資目標乃提供穩定回報,當中離不開派息基金,惟派息基金要注意可能涉及「以本派息」的情況,高息背後可能暗藏「糖衣陷阱」。
一般而言,基金的派息源於投資回報,但原來基金除了從可分派的投資淨收入撥付股息,還可動用本金派發股息。當基金的投資回報遜色,但又希望維持一定派息,便有機會「以本派息」。有關做法意味部分派息金額來自投資者的投資本金,導致基金資產規模縮水,令基金的每股資產淨值下降,影響基金價格,甚至賺息蝕價。
事實上,派息基金的銷售文件一般列明,「基金在支付派息時,可從資本中支付派息」等條款。投資者參閱基金資料時,除了要了解基金派息表現,也需留意過往派息是來自可分派淨收入,還是從資本中支付。如果派息經常從資本中支付,就要多加小心。
派息涉投資空窗
此外,派息金額用作再投資的過程亦涉及投資空窗期,可能承受基金價格的波動。以宏利「MPF退休收益基金」為例,銷售文件提到,對於65歲以下成員,「就由於分發派息的特點,這些成員從退休收益基金得到的回報或會因派息再投資時,其每單位資產淨值可能已升或跌,而受到負面或正面的影響。」
總括而言,供款人不能單純考慮派息基金的目標派息率,派息往績、派息來源分布等,都是衡量派息基金表現的重要因素。由於目前MPF派息基金不多,只有不足1年的往績參考,打工仔選擇時更需了解基金特性。
年金與MPF退休後派息基金比較
年滿65歲只是退休生活的開始,提取強積金或作其他部署,是退休生活的一部分。當局在今年的施政報告提出,研究將強積金轉化成年金,為長者提供穩定收入。雖然此安排未有細節,但一度引起坊間熱烈討論。年金與MPF退休後派息基金比較,又有什麼不同呢?
年金與針對退休後的MPF產品各有優勢,在香港市場,年金不是新產品。市場上已有不少商業年金產品,至於港府的年金產品於2018年推出,香港按揭證券公司旗下年金計劃,最初供65歲或以上人士參與,去年將合資格年齡下調至60歲。
簡單而言,年金是一種長年期的保險產品,投保人繳付保費後,在指定年期內分期獲得年金收入,例如每月獲派固定金額。以政府年金為例,獲派發年金收入的年期可長達終身,為長者提供終身保障,對沖長壽風險。不過,年金中途提取則有較多限制,太早提取可能承受損失,或影響將來的年金收入等。
至於針對退休後的MPF產品,在香港仍是新事物,旨在滿足強積金成員退休後的強積金資產部署。去年,積金局建議強積金受託人推出適用於65歲退休後的投資方案,暫時只有一家受託人推出主打退休後每月派息的基金。與年金相比,派息基金進出相對靈活,而且可享資金增值潛力,但派息收入卻沒有保證。(記者 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