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周天,也稱內丹術,最早提出內丹名稱的是隋代蘇元朗,因居羅浮山青霞谷,亦稱青霞子。唐人所撰《通幽訣》說:「氣能存內,內丹也,藥能固形,外丹也」。在隋唐時期,內丹術尚在萌芽時期,唐宋時期所著的《上洞心丹經訣》卷中《修內丹法秘缺》中在講述胎息行氣時說:「又運精氣自尾閭,夾脊入腦。尾閭穴在第十九節,夾脊穴在第十二節下。補腦法:其初當偃頭向後,緊閉大椎穴第三節,不令氣過。先緊閉夾脊不令氣過,大椎穴名上關,夾脊穴名中關。後漸漸一起直入腦滿。腦滿之後,丹自玄膺而下,其味甘,其氣香、至此則內丹成矣」。注重在胎息的基礎上加以意引導。
大小周天內丹術的奠基人是北宋的張伯端,他在宋神宗時所著的《悟真篇》被後世丹家奉封為與《周易參同契》並稱。元代陳致虛在《金丹大要》中說「且無知者,妄造丹書,假借先聖為名,切不可信,要當以《參同契》、《悟真篇》為主」。張伯端被後人尊為道教南宗的五祖之首,稱紫陽真人,又因他是天台人,故南宗又稱天台宗。但也有人認為南宗的真正創立人是南宋的白玉蟾。內丹術還有北宗,創立人是王喆,傳說他創位北宗是在晚年,他遇一真士,得修煉秘訣後,在山東收錄弟子,又因在金元時代的北方活動,故稱北宗,又因在全真庵講道創立此教派,故又稱全真派。
兩派內丹術,其差別在於「從性功入手」還是「從命功入手」。「性」是指精神,心理而言,「命」是指物質、身體而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關聯。清·仇兆鰲在《悟真篇集注》中說:「北宗盛於邱長春,其法先性而後命;南宗起自張平叔,其法先命而後性」。明·陸潛虛的《玄膚論》中說「性則神也,命則精與氣也」。《遵生八牋》說「上丹田為性根,下丹田為命蒂」。所以一般認為南宗主命功,從下丹田的精氣入手;北宗主性功,從上丹田的元神人手。但實踐中二者界限並不是分得十分清楚。
內丹功法分三步,就是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這主要是根據《黃庭經》中所說的「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乃成真」。練精化氣即小周天,也稱初關。練氣化神即是大周天,也稱中關。練神還虛也稱上關。
至於這三步功夫如何具體進行,在各家丹書中,有不同的看法。如《琼琯真人集》中有《丹法參同十九訣》即分十九步:採藥、結丹、烹煉、固濟、武火、文火、沐浴、丹砂、過關、分胎、溫養、防危、工夫、交媾、大還、聖胎、九轉、換鼎、太極。《悟真篇集注》中有講及「悟真篇提要七條」,分為七步:凝神定息、運氣開關、保精練劍、採藥築基、還丹結胎、 火符溫養、抱元守一。
元代陳虛白在《規中指南》中說:「內丹之要有三,曰玄牝、藥物、火候」。其中玄牝是指鼎器,這三個名稱都來自仿外丹術。
一:鼎器,鼎器之稱在外丹術中指的是鼎與爐兩件物品。在內丹術,在人體中沒有鼎爐, 用人體的部位來比作鼎爐。故《悟真篇》中說:「休泥丹灶費功夫,煉藥須尋偃月爐,自有天然真火育,何須柴炭及吹噓」。《中和集》中說:「或問何謂鼎爐?曰:身心為鼎爐。今人外面安爐立鼎者,謬也」。在不少內丹書中,對鼎爐根據各自的體會、設想,對鼎爐巧立許多名目。據《金丹大要》所收集的就有:乾坤鼎器、坎離匡廓、玄關一竅、太乙神爐、神室黃房、混元丹鼎、陽爐陰鼎、玉爐金鼎、偃月爐、懸胎鼎、二八爐、朱砂鼎、上下釜、內外鼎、黃金室、威光鼎、東陽造化爐等等。
根據《悟真篇》上所說:「先把乾坤為鼎器。」用《周易》中的乾☰、坤☷兩卦代替鼎器。乾坤與鼎爐相配合,安置在兩個不同部位。以乾為首故為鼎、坤為腹故為爐。實際上乾坤、鼎爐、玄牝都是丹田的代名詞,指人體的各個部位。
丹田的名稱,較早也見於晉代皇甫謐所著的《針灸甲乙經》,是指石門穴,在臍下二寸。之後出現的《黃庭經》中,有「回紫抱黃入丹田」、「呼吸廬間入」等說法。晉代的葛洪,在《抱朴子》內篇,地真篇中,把丹田分為上中下三處,「在臍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也。在心下絳宮、金闕中丹田也。在人兩眉間卻行一寸為明堂,二寸為洞房,三寸為上丹田也」。 洞元子的《內丹訣》上說 ,「且上丹田曰泥丸,中丹田曰絳宮,下丹田曰氣海,亦曰鼎」。現今大家講到丹田,基本上採納這種說法,即是上丹田,兩眉之間的泥丸宮,中丹田是兩乳之間的絳宮,下丹田在臍下。但下丹田究竟在臍下何處,說法則有不一,有說在臍下一寸三分,有的說在臍下三寸,也有說在臍內。《金丹大要》中有一段話很有啟發,書說:「內鼎者,即下丹田。在臍之下,臍後腎前,有道之士,只要認取下丹田之極處為準,是神炁歸藏之府,方圓四寸,一名太中極。太中極者,言一身上下四向之中也,又名太海者,以貯一身之血氣也。」這是說明丹田部位較大,方圓約有四寸。
玄牝二字是指陰陽。白玉蟾在《紫清指元集》中說:「玄者天也,陽也;牝者陰也,地也」。《悟真篇正義》上說:「玄乃天地之色,以比陽也;牝為畜母,以喻陰也」。所以說玄牝即為陰陽,陰陽即為乾坤,就是上鼎下爐。玄牝僅指下丹田。《黃庭經》說「腎神玄冥字育嬰」。這裏說的玄冥即是玄牝。玄者玄武,玄武為北方七星之總稱。北方在人為腎部;玄冥又為水神名,腎為水。所以可將玄牝(玄冥)理解為以腎為中心的下丹田。在《金丹四百字》中更有說明:「身中一竅名玄牝」、「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
二:藥物:《玉皇心印經》中說:「上藥三品,神與氣精」。內丹術中的藥物是指神、氣、精。《規中指南》中說:「採藥者,採身中之藥物也。身中之藥者,神炁精也」。精、氣、神是人身三寶,是內丹術的藥物。在內丹術中,對精、氣、神強調用先天的、忌用後天,被稱為內藥。《金丹四百字》序中說:「練精者,練元精,非淫泆所感之精;練氣者,練元氣,非口鼻呼吸之氣;練神者,練元神,非心意思慮之神」。淫泆之精,呼吸之氣和思慮之神,認為是屬後天的,是外藥,不可內丹之用。但是在內丹修煉時往往是二者合二為一的,相互應用、相互促進的。《吐命圭旨》中說:「以外藥言之,交感之精先要不瀉,呼吸之氣更要微微,思慮之神貴在安靜。以內藥言之,練精者煉元精,抽坎中之元陽也,元精固則交感之精自不洩漏;練氣者煉元氣,補離中之元陰也,元氣住則呼吸之氣自不出人:練神者煉元神,坎離合體而復乾元,元神凝則思慮之神自然泰定」。所以說的是練先天的,實際上仍須從後天入手。在神寧安定的情況下,依靠呼吸之氣去加以推動。 (文:吳文豹)
筆者簡介:吳文豹教授,前香港大學中醫學院副教授,從事中醫臨床、醫學教學55年。曾在滬時從業西醫骨科臨床經驗達17年。在中醫骨傷、推拿、針灸及中西醫結合領域頗有造詣。對臨床、教學有獨特見解與理論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