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觀音山上話姻緣

觀音山上話姻緣

責任編輯:實習生怡婷 2022-06-14 09:33:27 來源:香港商報網

    龍一

    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是個很好的去處。今年是在下第三次來此地游賞,雖然錯過了「粵港澳萬人相親大會」,但前年恭逢其盛的印象至今不泯。

    進山處的山門很是壯觀,門邊有個上聯「觀音山上觀山水」,仿佛考考天下人似的,等待有緣人對出下聯。這個上聯看似平易,實則極難,此舉雖近乎善謔,但能讓人靜下心來,內觀外照,澄慮心緒,所以,您不妨一邊思索下聯,一邊往山上走,間或與同行友人討論幾句平仄對仗,也就不會感覺勞累了,由此可見,觀音山的守山者乃是趣人。

    觀音山的核心景觀是山頂著名的觀音像,遊人一路往山上走,每一次轉彎,都能看到觀音像在山體掩映下的不同景致,由遠而近,直接引領您來到觀音廣場。這座花崗岩石雕像高達33米,觀音趺跏坐於蓮台,左手托淨瓶,右手作出助您止惡避禍,脫略煩惱的手印,面容不嗔不喜,隨您在她身前走到廣場的任何一個角落,她的目光始終關切地注視著您。她的髮髻花冠和衣袍纓珞,很明顯帶有嶺南特徵,想必這是嶺南民眾心目中最理想,也是最美的裝束。在下不敢說見聞廣博,然確實走過不少地方,造訪過無數山門,高大至此,精雅至此的石雕觀音像,確是平生僅見。

    自漢明帝時,迦攝摩騰和竺法蘭白馬馱經,將佛經傳入東土以來,佛教迅速與華夏文明開始融合,諸佛菩薩中,本土化的代表便是觀世音菩薩,老百姓親熱地稱其為「觀音」。在華夏文明的創世神話中,伏羲、女媧和神農等重要神祇,都是後世人民從祖先的英雄人物中推舉出來,約定俗成的神明和民族代表,兩三千年來,每位神明身上都被附著了越來越多的世俗功能和作用,與日常生活的聯繫十分緊密。觀音則是華夏人民從佛教神明中推舉出來,約定俗成的代表人物,一千多年來,在她身上附著的世俗功能與作用同樣越來越多。特別是她的女性形象深入人心,人們便將祝福婚姻和傳續後代的善頌善禱,寄托在了她的身上。

    因為觀音的這個民間特徵,觀音山自2010年起創辦了「萬人相親大會」,至今已經舉辦34屆。十餘年來,粵港澳三地十幾萬有緣人在此得以相會,近萬人終成眷屬,於是,觀音山被人們取了一個「姻緣福地」的善名,並且傳播甚廣。

    在下今年上山,選擇了以往未曾走過的「姻緣路」。這條路穿過一片濃密的次生林,林木頗密,像兩排巨傘般親切地為遊人蔽日遮陰。路不是很長,666級台階也不算陡,攀登這些台階能夠讓人們的心跳略微加速,空氣中高濃度的負氧離子隨着人們的深呼吸,使血液的載氧量有效升高,於是,人們自然而然地情緒高漲,心情開朗,想要說說話,表達些什麼。在下以為,這條路的設計當真運用了極深的巧思,男女二人走過這條姻緣路,即使是不擅言談的兩個人或是見面不久的兩個人,也會有交談的欲望,甚至言笑晏晏,於是此二人便可稱「有緣」,這便是姻緣路的妙處。另外,姻緣路邊還有塊「三生石」,講的是唐代李源和圓澤禪師有緣守信的故事,後人將這段佳話演繹為前世姻緣的例證,原石雖在杭州下天竺,但此處之石卻也稱得上是姻緣可期的留影佳處。

    「姻緣」一詞從唐代便開始出現,但在當時的史料文集中很難找到運用這個詞的例句,收錄將近五萬首詩的《全唐詩》中,也只有三首詩用到這個詞。「風颭荷珠難暫圓,多情信有短姻緣。西樓今夜三更月,還照離人泣斷弦。」(鮑家四弦《送鮑生酒》)唐代這位出身歌伎的女詩人想必擅長彈奏當時流行的四弦琵琶,而不是更早的五弦琵琶,所以她連姓名都沒有留下,只留下「鮑家四弦」這個綽號和兩首為貴人佐酒的優美小詩。從詩中的人物關係和唐代奴婢制度來看,在下推測,女詩人所說的「姻緣」並非婚嫁之姻緣,而是佛教的傳統概念「因緣」。 姻緣一詞真正流行起來,應該是在元代,今天我們從元曲和元雜劇中能夠看到這個詞的大量應用。

    佛教中「因緣」這個概念的外延甚廣,姻緣只是因緣外延中的很小一部分內容,然而,隨着因緣在漢文化中的流傳與應用,人們將姻緣從因緣中提取出來,用來專指婚姻。於是,在這片廣闊的東方土地上,追求婚姻愛情的男男女女便有了自己的專有概念,又有了兩位專有神明,一位是漢文化傳統中祖父般慈祥的「月老」,另一位便是經過漢文化提煉,知心體貼的「觀音」。 當人們期盼美滿幸福的婚姻生活時,拜過月老又拜觀音,兩種行動既不衝突,也無違和之感,這便是漢文化包容圓通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一次恰當體現。順便說一句,觀音山的主路吉祥路上就有一座很好的月老塑像,他老人家已經成為著名的合影對象,深受有緣人的喜愛。

    在下三上觀音山,仰望觀音像時,心中驀然生出一點感慨:因緣也罷,姻緣也罷,前因就不提了,緣才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如果我們放下虛妄,誠心守信,「隨緣」真的不難。

責任編輯:實習生怡婷 觀音山上話姻緣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