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ChatGPT等人工智能內容生成工具的熱議不斷。對此,香港高等教育評議會、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嶺南大學STEAM教育及研究中心和周文港立法會議員辦事處,於今日(29日)合辦「ChatGPT等人工智能內容生成工具為高等教育界帶來的新思考」講座。講座匯聚多位官、學、研專家學者,包括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立法會議員黃錦輝,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主席、香港城市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張澤松,全國政協委員、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學術及對外關係)、立法會議員劉智鵬,以及立法會議員、嶺南大學STEAM教育及研究中心總監周文港,分享他們有關高等教育界如何應對這類工具和正確引導學生使用的真知灼見。
講座由香港高等教育評議會常務理事、港專學院協理副校長林森主持。他指出,以ChatGPT為首的多個人工智能工具給諸多行業和技能帶來挑戰,教育界亦不例外。相信隨着時間推移和教學經驗進步,將來大學對人工智能的應用會有更好地指引。
黃錦輝是人工智能方面的專家,他認為,ChatGPT對特定文化有關的生成內容並不理想,因此需要有中國化的人工智能內容生成工具。在高校教學領域,教師們需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利用該科技。
張澤松指出,校園中教學科技的應用不止ChatGPT。他援引自己早前訪問多位大學教授的內容表示,學界基本認同和歡迎ChatGPT的應用,希望能提升教學質素和學生學習的成效。
劉智鵬總結教資會大學對學生使用ChatGPT的政策。他表示,人工智能這只是幫助我們進行學習和研究的工具之一,並不意味着可以變懶,而是要更勤力,適應現代科技的應用,提高研究的效率和產出,可見人工智能對整個科研水平提升將大有裨益。
周文港歷年來深耕知識轉移領域,他分析指,ChatGPT在知識轉移方面有諸多好處,惟亦可能存在數據偏差問題,或是出現抄襲和學術不端的風險。因此他認為,教育學生有效應用ChatGPT,需特別教授他們辨別信息的真偽,再三考證,探查來源,比對引證,歸納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