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數字化大潮拍岸 新文產乘勢高飛

數字化大潮拍岸 新文產乘勢高飛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3-06-08 11:04:30 來源:深圳商报

 AI數字人直播、裸眼3D、元宇宙博物館、虛擬攝影棚……在第十九屆文博會上,這樣的數字化應用隨處可見。一項項文化產品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活」起來、潮「出圈」,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科技感十足的數字文博會。

 數字化時代,文化產業正迎來一場數字化蝶變。透過文博會這扇「窗口」,可以看到一批數字文化企業異軍突起,數字技術已深深融入至文化生產、傳播、消費等各方面,涵蓋影視、動漫、遊戲、繪畫等多個領域。背後折射的,是我國數字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是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生動實踐。

 應用開花

 「我們在9號館設計了一款國風AI繪畫作品。在這個作品裏,就算是零基礎的觀眾,只要寥寥幾筆,短短幾十秒就可以畫出一幅非常精美的國風作品。」藝博堂多媒體總監楊炎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本屆文博會在數字文化館(9號館)首次設立「數字中國——AI時代的文化創新」主題展區,展覽面積1517平方米,全方位展示數字文化產業最新技術、最新創意和最新成果。

 在數字文化館「數字中國」展區C位,一個巨大的熒幕正在播放着最近大熱的舞劇《詠春》。楊炎濤告訴記者,這是本次展區的「重頭戲」之一,結合了實景拍攝和數字化技術,讓觀眾在文博會上也能沉浸式體驗《詠春》的視覺盛宴。

 「你好,我是沁沁!」在11號館,凡拓數創打造的超寫實虛擬人「沁沁」吸引了眾多觀眾前來體驗。勵豐文化結合裸眼3D內容製作、體感識別互動、LED沉浸式空間等高新技術,呈現裸眼3D內容及沉浸式交互空間。在12號館,上海展區則重點打造具有靈動感、現代感、科技感的沉浸式展陳空間,現場觀眾可以踏上特製平台,通過裸眼3D技術,感受穿越石庫門、外灘「四件套」、黃浦江、蘇州河等各場景的震撼效果……

 「基本上每個館都有這樣的數字文化產品,給我感覺整個文博會的科技含量非常高,這也體現了我們國家文化數字化的發展成就。」作為文博會「老粉」的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

 技術賦能

 事實上,本屆文博會絕不僅是展現豐富的數字化應用,更重要的是藉助數字化技術和文博會平台,加速實現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為國家高質量發展帶來新的增長引擎。

 「隨着AI技術的不斷成熟,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已經滲透文化內容的生產、審核、分發等各個環節,因此各文化領域進行創新都繞不開數字內容的創新,這也是文化產業升級和轉型的必然趨勢。」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陳雯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為文化產業的資源整合、傳播與創新提供更好的渠道和平台,推動文化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轉型。「這對於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激發社會內需潛能,加快各類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盤和林說。

 在本屆文博會上,AR、VR、AI大模型等各類數字技術同台競技。例如騰訊的「雲遊長城」通過技術可以實現季節、時間和天氣,與長城實地氣象進行映射;在消費環節,本屆文博會以文博會吉祥物小水滴「文鵬」IP為核心,線上發售並賦予門票權限。

 「數字技術與文化內容疊加將推動數字內容產業不斷創新與進化,同時,數字內容產業也將反向驅動科技的發展,為傳統行業或實體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的動力。」陳雯璐表示。

 加「數」前行

 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文化產業發展的主流方向,數字文化產業一直備受關注和重視。

 近年來,相關政策層出不窮。2020年11月,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促進文化產業與數字經濟、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對文化數字化進行總體部署。

 2022年11月,工信部、文旅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提出到2026年,我國虛擬現實產業總體規模(含相關硬件、軟件、應用等)超過3500億元。

 「在政策加持下,我國數字文化產業有望迎來騰飛的發展機遇。」陳雯璐表示,得益於人機交互技術、觸覺、語音交互等技術和硬件的進步,可以預見,未來將催生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

 作為創新之城的深圳率先加「數」前行。根據《深圳市培育數字創意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到2025年,數字創意產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成為全國數字創意產業創新發展高地。

 「未來深圳的科技產業可與文化產業做更深度融合。除整合深圳現有旅遊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建設影視文創基地外,還可進一步開拓建立並深化科幻創作、教育、研究、學習、影視、生產等系統化產業。」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數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江玉琴表示。(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陳小慧;攝影: 深圳商報記者 韓墨)

責任編輯:程向明 數字化大潮拍岸 新文產乘勢高飛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