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普濟勸善 有求必應」 黃大仙文化自金華遠播海外

「普濟勸善 有求必應」 黃大仙文化自金華遠播海外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3-06-26 14:21:39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在金華山這座名山上,最獨特的文化明珠便是黃大仙文化。

    黃帝、九天玄女、安期生、赤松子、黃大仙、葛洪等道教名師都曾經在金華山修道。黃初平的故事經東晉道教理論家葛洪寫進《神仙傳》後,黃初平被尊稱為「黃大仙」,金華山也成為名冠江南的道教聖地,唐代杜光庭撰《洞天福地》稱「第三十六洞天金華山」。

    金華山作為黃大仙的出生地、修道地和登真地,文化遺蹟幾乎遍布全域,如叱石成羊石、二仙井、臥羊山、遇仙石、升天柱等。從修煉到登真,黃大仙一直在這座「神山」堅持「行善積德、施醫贈藥、扶貧濟困」,其「普濟勸善,有求必應」的精神得到了廣大信眾的擁護和信奉,被奉為財神、平安神、送子神,也在民間留下了許多生動的傳說。2008年6月,黃初平(黃大仙)傳說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圖1圖説:黃大仙祖宮祭祀 葉繼明攝.jpg

黃大仙祖宮祭祀(葉繼明 攝)

    在金華山雙龍洞南側的金華觀,就供奉着黃大仙,自北宋時期重修後香火鼎盛。1991年,該觀再次進行擴建重修,期間發生了一個神奇的故事。施工人員在清理地基時發現了一塊雪白的大石頭,前兩次引爆都因「巧合」炸石不成,準備第三次引爆的時候,更是遭到了一位來自香港客人的極力阻止。

    「我受黃大仙託夢,要『替仙行道』保護『羊石』,才急匆匆從香港趕到金華。」據這位香港客人說,這塊雪白的石頭正是黃大仙的「羊石」,更是金華觀大殿的鎮觀之石,有大吉大利之兆,千萬不能炸掉。經專業人員研究並在多方努力下,這塊「羊石」最終得以保留,永遠伏臥在黃大仙神像前,被稱為「拜仙羊」。

    傳說似真似幻,經由人們口口相傳,流傳至今,愈發讓信眾們相信黃大仙「有求必應」的「神力」。因此,金華範圍內,除了金華觀,黃大仙祖宮、赤松黃大仙宮、蘭溪黃大仙宮、蘭溪黃大仙靈羊祠、三清宮黃大仙殿等宮觀香火也頗盛。

    正是因為黃大仙文化中「善」的精神內核,它從金華出發,來到了香港,再遠播海外。

    1892年,一場可怕的鼠疫波及珠江流域的番禺、南海一帶,人們非常恐慌。此時,番禺有讀書人創立普濟壇,通過扶乩傳統,向黃大仙乩示方藥,以療疫病,引來了周邊群眾的感激。後來,普濟壇的負責人梁仁庵逐漸遷至香港,於1921年創建香港嗇色園,從此黃大仙文化傳播到了香港。多年來,「嗇色園」持續為社會免費提供醫療服務,興辦學校和老人康樂中心等,使黃大仙文化在香港知名度越來越高,信徒越來越多,並依靠香港「東方之珠」的地位,輻射到了更多地方,眾多信徒為他建觀立祠,捐贈香火。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港澳台、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法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有黃大仙信眾超3000萬人,香港740萬人口中有約450萬人推崇和信奉黃大仙。許多知名人士來到金華山調研考察黃大仙文化,還出資為黃初平叱石成羊景點捐建雕刻石羊等景觀。(趙若涵)

頭圖:黃大仙祖宮雪景(楊金輝 攝)

責任編輯:林梓琦 「普濟勸善 有求必應」 黃大仙文化自金華遠播海外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