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始,學校縮班情況再次加劇。有關方面形容,本港學齡人口下降,屬於結構性,而非過渡性。究竟具體情況若何?
統計處資料顯示,本港24歲或以下人口,截至今年中有約136萬,較4年前即2019年疫情前減逾17萬;惟值得留意是,在對上一個4年,即2019年與2015年間亦減10萬多。疫下出生人數大減,疫前4年(即2015年至2019年)共有23萬嬰兒呱呱墜地,此後4年則只有16.5萬左右,短期因素固然影響巨大;不過,因出生率跌而對人口構成的長期影響,更加不容忽視。
上圖以彩虹色調,來呈現過去幾年間的24歲或以下人口分布與變化,清楚可見一個特別形態。圖中出現兩組峰頂,一是4至12歲之間,2015年見諸4歲,2017年見諸6歲,2019年見諸8歲,2021年見諸10歲,2023年見諸12歲,理由很簡單,因每兩年過去,同年齡的人口變老,所以峰頂不斷順移;另一組出現在18歲以後,亦有類似狀況。接下來的關鍵是:隨着近年新出生人口,以致近年幼兒及兒童人口也一波低於一波,繼續順移過去的話,豈不預示未來小學人數勢減?由中學到大學,將來也勢面對收生減少命運。
再分析以上兩組峰頂,可推算出相關人口高峰的出生年份,分別是2010年左右或1990年代中。前者乃「雙非」來港高峰,自2013年叫停了;後者則沿襲了粗出生率減少巨浪,每千名人口計算的活產嬰兒出生人數,自1980年代初逾16人,降至90年年代初的12人,千禧年附近再跌到8人左右,即每隔十年就跌近4人。
毫無疑問,如上述趨勢不變,包括未能引入人口,學齡人口續跌必將加大縮班以至殺校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