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賦予了深港科技創新合作的新內涵、新使命,在各界引發熱烈反響。
9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覃偉中在會上表示,深圳將加速匯聚香港以及全球頂尖科創資源,力爭到2025年打造深港高水平科研合作平台20個以上,落地國際性產業與標準組織5個以上;在着力激發跨境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活力和培育新興產業發展新動能的同時,還要在2025年累計建成科創空間150萬平方米以上。《規劃》對構建國際化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提出了一系列明確要求,深圳市將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海關總署等國家部委和廣東省的支持指導下,努力加快形成靈活高效、風險可控的跨境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如今,《規劃》在下一步如何落實落細,已經明確了方向。近日,記者走訪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現越來越多的香港科創企業正在河套尋找機會。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航拍圖 深圳特區報記者 楊浩翰 攝
深圳河兩岸新變化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地處香港特別行政區北部和深圳市中南部跨境接壤地帶,其中深圳園區面積3.02平方公里,香港園區面積0.87平方公里。深圳園區與香港園區一河之隔,擁有福田口岸和皇崗口岸兩個連接深港兩地的陸路口岸。走出深圳地鐵7號線皇崗口岸站就能看到,皇崗口岸重建工程正在進行。重建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打通基礎設施「硬件」連通的「任督二脈」,促進深港創新要素便利流通。
而在福田保稅區,這個「方寸之地」的變化正處處發生。深港科創公司副總裁黎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福田保稅區已經是建成區,約一半的空間被改造為科研空間,可以供各地的科研機構使用。「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配合對接了150多家高端機構,引進包括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和醫療器械審評大灣區分中心。公司還設立了10億元規模的深港科創股權投資基金,實現了從資金端到項目端的深度融合。」
另一邊,香港園區也正在發生變化,不少重型機械正在加速運轉。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5日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港深創科園的第一期規劃已經初步完成,將規劃具有不同產業主題的片區,包括生命健康科技區、產學研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區、新科技先進製造區,以及人才住宿區、商業和附屬設施等。港深創科園第一期的首三座大樓將按照時間表,在2024年年底起陸續落成。
港企積極尋找機會
如今,越來越多的香港科創企業正在河套尋找機會,香港科研機構、高校、創新創業孵化園區也紛紛落地深圳,複製大疆科技、商湯科技們的成長傳奇。
來自香港的創業公司中大編碼,公司團隊起源於香港中文大學,是在業內幾位院士專家帶領下成立的專業化創新團隊,主要是利用網絡編碼對數據進行切片和加密以及利用區塊鏈技術對私隱計算安全方面的信息進行保護。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人流如織 圖源:幸福福田
中大編碼有限公司CEO吳國聲對記者介紹,團隊在2019年就入駐了香港科學園的創科培育計劃及加速器計劃,今年正式成為河套合作區的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首批入駐企業。「自6月入駐河套以來,對於我們企業來說,最大的收穫就是對接了很多投資機構,目前我們正在探索利用河套的『雙總部』創新機制,以香港、深圳兩地作總部,計劃進行前期美元加人民幣的融資,現在談的一些機構有央企、國企背景以及其他類型的機構,河套合作事務署的協調給公司帶來極大的便捷,未來希望能藉助河套合作區的整體規劃,可以對接更多優質客戶,把握好機會,迅速擴大市場。」他說。
現在,吳國聲每周會來深圳兩到三次,並且已經申請了「香港—福田—深圳」車輛行駛標誌的名額,如果獲批意味着以後就可以開着香港車牌的車通過「福田保稅區一號通道」快速通關,這將給福田保稅區內的港企帶來極大便利。
同樣來自香港的創業企業——直流無刷電機控制晶片公司山河半導體,創始人為劉振韜,此前在國際著名的半導體公司工作,擁有30多年的行業經驗,他告訴記者,他在發現行業新的機會後,帶着直流無刷電機驅動的發明創立了這家公司,港深兩地都有設立辦公室,且有不同分工,香港公司主要負責晶片的測試,應用部分落地在深圳的公司,而河套便利的區位優勢成為公司的最佳選擇。
「由發明技術切入做晶片只是第一步,我們最終的目標是要做和馬達相關的產品,通過提升馬達的性能來提高多個應用場景的效率。」劉振韜這樣對記者表示:「對於我們公司來說,深圳有一些難以代替的優勢,比如設計與馬達相關電子零部件的時候,諸如電路底板等零件,在深圳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產品通過設計最終可應用在新能源汽車、無人機、家電等領域。」
深港協同互補效應放大
其實,《規劃》給予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新的定位: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在這當中,深圳和香港在科創領域都有新的「任務」。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謝來風認為,三大發展定位指明了不同層次的發展方向:第一個定位是對外開放,河套要利用好香港國際化的優勢和資源,在國家的國際科研合作對外開放方面起重要的戰略通道作用;第二個定位關乎國家更高水平的制度性開放,希望通過河套這個平台,率先實現深港規則和機制的對接,從而更好地與國際更高水平、更高標準的規則銜接,推動國家的高水平智能型開放;第三個定位是希望河套在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特別是在「卡脖子」技術方面實現突破。通過深港聯合或粵港聯合,讓河套吸引全球的科研資源集聚並進行轉化,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上開展合作、進行攻關。
謝來風指出,《規劃》在後續落實過程中務必要重視深港雙方園區協同發展,形成更加深度的、實體化的合作機制,深化雙方建設發展協調機制,使得兩園區之間,甚至是河套合作區與新田科技城之間在產業發展規劃上形成協同或互補。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劉雪菲認為,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優勢耦合明顯,合作效應互補放大。「香港作為國際自由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對國際科技創新資源要素有內地城市不可替代的強大吸引力,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暢通國際循環的重要支撐。同時,作為全球著名的國際化大都市,香港在創新集群、基礎研究、金融資本、法律制度、營商環境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深圳則擁有更為廣闊市場,創新和產業化有機結合,初步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生態系統。」
舉全市之力推進河套合作區建設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9月5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有關情況。
規劃建設好河套合作區,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着眼於新時代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河套規劃》的出台,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發展的關懷厚愛,對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巨大支持。舉全市之力高標準建設好河套合作區,是深圳義不容辭的重大歷史使命。
此次新聞發布會在《河套規劃》全文發布之後不久召開,釋放出諸多重要積極信號。這是一次高規格的新聞發布會,一方面展現出國家層面對《河套規劃》的高度重視,支持河套合作區發展的政策利好有望進一步加大力度;另一方面,對河套合作區在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科技創新整體布局中的戰略定位予以了進一步明確,有助於推動從國家到地方的聯動,加速推進規劃落細落實。這場新聞發布會也是一場全面動員會,發出了全力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極點的動員令。
《河套規劃》是推進河套合作區開發建設的基礎性文件,科學規劃了三大定位、兩階段目標、四方面布局、四項重大任務、若干保障措施等主要內容,為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的發展繪製了「路線圖」和「時間表」,標示了河套合作區發展的新方位,開啟了河套合作區奮進的新征程。《河套規劃》的出台,讓深圳園區的發展定位變得更加明確、發展目標變得更加清晰,有利於深圳創新科技管理機制、對接國際通行創新規則、開展國際協同創新,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為深圳實現未來技術突破、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強勁推動力。
「路雖遠,行則必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深圳必須珍惜機遇、搶抓機遇,以強烈的使命感、緊迫感、責任感,深入落實「中央要求」,準確把握「灣區所向」,主動對接「香港所需」,始終竭盡「深圳所能」,奮發有為加快推動重大國家戰略落地落實,把河套這個重大合作平台建好、用好,推動河套合作區從「小小河灣」發展壯大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科創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