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深業集團:從500萬到1800億的飛躍

深業集團:從500萬到1800億的飛躍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3-09-07 15:31:38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1983年9月8日,作為深圳市政府駐香港的窗口企業,深業集團前身——深業(S.Z.)貿易有限公司在香港註冊成立,註冊資本僅500萬港元,員工僅20多人,歷經40年發展,深業集團成長為一家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截至2023年上半年,集團資產總額為1858億元,淨資產總額超500億元,土地儲備超1000萬平方米。在波瀾壯闊的時代進程中,在日新月異的深圳發展中,深業的騰飛把握住了哪些機遇?

 以500萬啟航

 上世紀80年代初,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城市,被寄予了引進世界資金和技術的厚望。1983年1月,深圳市政府派專員到香港籌建深圳市駐香港代表機構。5月,深圳市駐港機構興業貿易公司成立。8月,深圳市政府批准興業貿易公司更名為深業(S.Z.)貿易有限公司。

1983年9月8日,深业(SZ)贸易有限公司开业酒会.jpg

 1983年9月8日,深業(SZ)貿易有限公司開業酒會

 作為深業集團的前身,該公司承擔着深圳市政府派駐香港代表機構和對外貿易活動經濟實體的雙重功能,其主要任務為:代理深圳市各進出口公司對港澳的出口業務;經營承辦深圳市委託的進口業務;承辦深圳市對外聯絡和介紹、洽談引進外資業務;經營承辦港澳同胞、華僑、外賓到深圳旅遊業務;經營承辦深圳市的儲運業務;收集研究港澳經濟和國際商情;負責管理深圳在港澳的幹部培訓等。同時,在開展對外聯絡、國際貿易及引進外資和技術等方面為深圳市做出了重要貢獻。

 沙角B電廠的建設,便是深業參與引進資金、引進先進技術、引進先進管理經驗和推行改革開放政策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改革開放初期,正熱火朝天建設中的深圳,面臨着電力嚴重不足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城市發展瓶頸,1984年1月,深業聯絡組織日本經濟協會、電源開發株式會社、三菱重工等商社來深考察,並在香港組建了深和松有限公司,參與沙角B電廠的建設,為深圳緩解了電力緊缺問題,也為深圳引進外資建設城市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此外,為方便深港人員和交通往來,在市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深業集團在港設立外國人簽證處,與香港美麗華酒店合作經營中港專線客運服務。

 在為深圳的改革開放服務的同時,深業自身也獲得了長足發展。20世紀80年代,香港的地產方興未艾,深業抓住機遇,初涉地產並獲利頗豐,為後來向房地產業轉型奠定了基礎。

 1984年,為加強廣東省內的經濟特區與北京市之間的經濟聯繫,發揮經濟特區的作用,深圳、珠海牽頭發起興建「京廣中心」,其中深業作為深圳代表方占股15%。該建築位於北京朝陽區,總佔地面積27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樓高53層,集公寓、辦公、五星級飯店為一體的多功能大廈。該項目歷時五年竣工,整個工程質量達到國內一流水平,是北京市當時的標誌性建築。深業還與熊谷組(香港)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熊谷深業投資有限公司,與北京京西賓館合作興建著名的北京王府井飯店。

 1985年,深業同時在香港註冊成立深業運輸有限公司、深業發展有限公司、深業電子有限公司等多家全資子公司,以及深業連興、深業麗晶等11家聯營公司。

1985年,深圳科技工业园片区还是一片荒芜.jpg

 1985年,深圳科技工業園片區還是一片荒蕪

1985年7月30日,深圳科技工业园的奠基仪式在深圳湾畔的一片丘陵山坡上举行,图为梁湘市长.jpg

 1985年7月30日,深圳科技工業園的奠基儀式在深圳灣畔的一片丘陵山坡上舉行,圖為時任深圳市長梁湘(前排中)

 1986年5月15日,深業(S.Z.)貿易公司正式更名為深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外貿業務上風生水起,先後在美國、澳大利亞註冊公司,同時向運輸業、製造業、房地產等領域擴張。到90年代初,深業集團的下屬企業就發展到100多家。

 上市跨入新台階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80年代末,大批外貿企業崛起,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此時下屬企業繁多的深業集團也出現了管理混亂的情況,競爭力不強。1990年,時任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經濟發展局局長許揚調任深圳市政府駐港澳辦事處主任、深業集團董事長,馬禮成任深業集團總經理,組建了新一屆領導班子,帶領深業走向了改革之路。

 經管理層論證後,一方面,深業集團調整業務,進行企業合併重組,逐步縮減、淡出外貿進出口業務;另一方面重新確定公司的主營業務,決定堅持集團綜合性企業定位、直屬企業專業化發展路線,推進房地產業為主營的深圳控股上市工作。幾年內,深業陸續開發了華民大廈、深業中心大廈、地王大廈、深業花園、深圳筆架山莊、百合山莊,並一舉進軍哈爾濱、青島、大連、西安、烏魯木齊等城市建成一批標誌性建築。

 房地產開發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若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只靠借貸和自身積累滾動發展,成本高、風險大不說,發展速度也慢。深業集團長期與香港的金融界和資本市場打交道,在資本運作方面有一定的經驗和良好的信譽。於是,從1992年開始,深業開始謀劃在港上市,並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1993年,在港組建深業控股有限公司(2001年12月更名為深圳控股)。1994年3月,中國證監會通過深業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上市的申請。1995年1月,深圳市主要領導到深業視察,同意向深業注資並向深業控股劃入優良資產,支持在香港上市。1996年,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同意深業控股在香港上市的申請,同時將深港實業總公司、泰然實業發展總公司、東歐公司劃轉深業集團。

1694072969225918.jpg

 1996年深業中心遠景

 1997年1月,國務院證券委批覆同意深業控股有限公司調整重組後在香港上市。同年2月26日,深業控股公開招股結束,獲438倍超額認購,集資5.32億港元。3月7日,深業控股香港上市的鐘聲在港交所敲響,發行價每股1.85港元,開盤價3.175港元,收市價4.525港元,成交10.10億港元,創下當時香港上市公司首日升幅最高紀錄。

1997年3月7日深业控股在香港挂牌上市.jpg

 1997年3月7日深業控股在香港掛牌上市

 深業控股在香港的成功上市,標誌着深業的商業國際化管理和規範化管理的開始。在港上市後,深業直面國際化競爭,用港交所上市公司的標準推進公司治理和企業管理,領先於同期很多國內企業。而深業的從嚴管理和規範性管理經驗,也在深圳市屬國資體系中形成了獨到的管理模式。

 另一方面,在港上市也為深業集團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融資平台。在獲取大量資金後,深業集團得以開展多元化業務,例如參股深圳賽格中康公司、媽灣電力、收購筍崗倉庫股權、投資建設湖南岳陽洞庭湖大橋、投資國信證券20%股權等。

图为90年代车公庙工业区.jpg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車公廟工業區

未来之城 车公庙.jpg

   未來之城 車公廟

 向管理要效益

 前期,雖然多家企業已陸續併入深業集團,但在管理方式上基本還是自成體系,難以融入深業整體。大而不強,大而鬆散,是此時深業的典型特徵,企業的整合迫在眉睫。

 2000年4月,時任深圳市政府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宋枝旺接替許揚擔任深業集團董事長,並組建了新一屆領導班子。借國企改革的東風,深業集團開始新一輪整合:縮小企業經營範圍,一方面將一些經營管理不善和與主業無關的小企業改制退出;另一方面對保留下來的企業進行資源整合,以「小而精」為目標,聯合優秀的產業模塊,形成規模優勢。同時,深業集團還通過強化管理人員融合的方式,加快管理方式的統一,以達到真正「併入深業」的目的。

 2003年4月,時任深圳市政府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胡愛民接替宋枝旺擔任深業集團董事長。深業集團以華潤、招商局、粵海為標桿,聘請麥肯錫公司為深業研究開發與國際接軌的管理體系及方案。於2004年1月起全面推行實施「投資管控、人事管控、財務管控」三大管控,並結合深業自身總結形成內部風險管控形成「四大管控」模式。管理體制的整合,使深業集團逐漸建立了統一的管理體系,形成了「強勢總部」,實現了對所屬企業的規範化管理。

 在這一管理體系支撐下,深業構建了很好的併購整合能力。同時,深業集團作為率先在香港上市的國資企業,在國際化的市場競爭中錘煉出了更為規範的管理經驗,很多合併進來的企業,後來都取得了長足發展。

 整合布局新產業

 2003年1月,深圳市國資委主任會議通過《深業(集團)有限公司國有資產授權經營方案》,明確要求深業「集中資源、重點發展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產業,形成以公用事業為主導,以房地產、物流為兩翼的產業格局」。這也是首次從戰略高度明確了集團的主導產業。

 深業在進行管理體制整合的同時,繼續整合業務,出售了17項非核心資產,有序退出非主業、盤活低效資產,並加大力度布局地產和基建產業。在地產業務上,深業集團實現了跨區域的多項目運作,土地儲備取得重大突破,到2007年底,集團土地儲備總量已達到158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

 深業集團將核心業務轉向地產看似是機遇與巧合,但其中是深業在服務改革開放、適應市場變化中的必然選擇。泰然實業發展總公司是組建深圳控股的核心企業之一,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其便開始涉足地產開發,並形成了穩定的業務模式。包括泰然,深業集團在1996年還參與了市屬、區屬至少4家國企的員工持股改制。在同樣的制度和環境下,有的企業走到了行業前列,有的企業發展卻不如預期。這些失敗和成功並存的發展經驗,讓深業集團獲得了寶貴的地產實戰案例,也為深業轉向地產提供了實踐依據。

 在公司業務和管理體制實現有機整合的同時,深業集團在資產規模上也得到了質的飛躍。淨資產從2002年的22億元,上升到2009年的280億元。深業的快速發展也贏得了深圳市政府的肯定和信任,2008年6月,深圳市國資委將萬和證券經紀有限公司48.52%權益劃轉給深業;12月,將沙河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農科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科技工業園有限公司整體劃入深業集團。

 轉型升級價值再造

 2013年1月,時任深業集團總裁呂華被任命為深業集團董事長,組建新一屆班子,班子成員進一步年輕化。時任領導團隊分析發展現狀後發現,深業集團在房地產板塊具備規模、利潤和資源儲備方面的絕對優勢。當時集團90%的收入和絕大部分利潤都來源於房地產業,房地產積累了快速發展的資源基礎,特別是在深圳擁有城市更新資源的顯著優勢,具有成熟的經驗和充裕的人才儲備。

 新班子提出要以有質量、可持續的增長和公司整體價值提升為主線,推進「轉型、優化、整合、提升」。這一思路的核心是進行戰略聚焦轉型,一方面是投資重點的轉型,即向聚焦深圳、聚焦地產轉型;另一方面是業務模式的轉型,即房地產主業要從開發銷售逐步向開發銷售與持有運營並重。同時,實現基建、物流運輸、高科技農業、工業與房地產協同發展,提升集團整體價值。

2020-金融基地.jpg

 2020年的金融基地

 戰略聚焦轉型為後續深業實現價值再造和核心競爭力躍升,開創快速持續發展的新局面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從2013年至2022年底,深業總資產、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取得了2.2倍、1.5倍和1.9倍的增長。

 與此同時,深業集團也開始大膽嘗試,涉足商業地產。從2011年起,深業開始開發深業上城項目。與住宅地產相比,商業地產需要極強的運營能力,而且資金規模相當大,難度更高,同時對策劃要求、商業能力、設計能力和統籌能力業有更高的要求。深業集團通過引入國際人才團隊,把先進的理念注入到項目的規劃建設中,將賽格日立的舊廠房更新成集公寓、產業研發大廈、酒店、Loft和購物中心於一體的商業綜合體。作為深圳特區成立30周年20大城市更新項目之一,該項目成為了深業運營能力或商業地產開發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

深业上城地块前身为赛格日立工厂,图为2004年.jpg

 2004年,深業上城地塊前身為賽格日立工廠。

2021年深业上城.jpg

 深业上城

 邁向多元發展新階段

 據悉,深業集團未來將緊扣轉型、服務、特色、協同四大原則,以「產城創新建設者,幸福民生運營商」為發展願景,夯實「服務大局、服務城市、服務產業、服務民生」的功能屬性,打造以地產為核心、多層次協同發展的創新生態和幸福城市業務組合,聚焦地產、園區、運營、幸福、資本和數字化六大核心業務,實現城市綜合開發運營的一站式服務。

 梳理深業集團發展脈絡,可以清晰地看到,40年來,深業從專項業務走向多元業務,又走向專業化經營,如今再向更高層次的多元化經營轉型發展。在這背後,既是深業集團主動融入城市發展戰略和承擔國企責任的必然要求,也是深業集團在面對激烈市場競爭下作出的正確選擇。

 當前,深業集團在聚焦地產主業發展的同時,也充分利用其在車公廟、八卦嶺、科技園等園區建設和運營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積極推動工業上樓、片區利益統籌等產城創新,同時不斷提升商業和酒店運營水平,提高資產整體價值。

 深業還主動承擔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成立了深圳市最大的國有養老企業和托育企業——深圳市幸福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牽頭實施深圳「907」幸福康養惠民工程,在全國率先構建醫養托三位一體的服務體系,目前已在全市10個區(新區)布局養老、托育項目73個,成為中國目前最大的國有托育企業和深圳市最大的社區居家養老企業。在謀求多元化運營發展的同時,助力深圳探索「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

光明科学城 logo立体氛围展示.jpg

光明科学城论坛 主论坛.jpg

   首屆光明科學城論壇於2023年4月27日-28日在深圳光明區舉辦。

 與此同時,深業集團作為深圳市國資委打造深港合作賦能新平台的主體,再一次加強了其深港合作橋樑的地位。據了解,由深業負責建設運營的光明科學城香港運營中心將於年內在香港科學園掛牌,為鏈接香港及世界優質科研資源、推動科研要素跨境流轉提供有力支撐。從最開始的到香港去招商引資,到如今既引進來,更走出去的「雙向奔赴」,深業始終發揮着橋樑紐帶作用,持續助推深港務實合作。

 40年來,深業完成了從一家窗口企業到綜合性大型企業集團的華麗蛻變。可以說,深業的歷史,也是一部與改革開放同行、與時代發展並進、與城市命運共生的奮鬥史。站在成立40周年的新起點上,深業將賡續特區精神,搶抓機遇、積極作為,不斷用實幹擔當回應時代呼喚,用拼搏奉獻回饋時代機遇,用踔厲奮發擔起時代使命,以實際行動反哺深港兩地市民,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記者 楊琪 童越)

 頂圖為深業上城

責任編輯:程向明 深業集團:從500萬到1800億的飛躍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