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經濟觀察】國際財經政要齊聚羊城 為世界經濟「把脈開方」

【經濟觀察】國際財經政要齊聚羊城 為世界經濟「把脈開方」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3-10-29 14:58:23 來源:中新社

 國際金融論壇(IFF)20周年全球年會目前正在廣州舉行,本屆年會的主題為「新資本、新價值、新世界:全球經濟碎片化下的重振與合作」。為當前世界經濟「把脈開方」成為眾多與會財經政要、專家學者關注的話題。

 全球經濟復蘇緩慢且不均衡

 國際金融論壇(IFF)聯合主席、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周小川在會上表示,當前,受單邊主義、地緣政治、軍事衝突、通脹形勢、國際債務以及產業鏈重組等多重風險加影響,國際貿易和投資增速大幅放緩,全球經濟復蘇緩慢且不均衡,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與此同時,全球通脹升速雖有所減緩,但核心通脹仍黏性較強、下降速度緩慢。因此,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或在較長時間內維持高利率環境,全球債務風險和金融風險都值得關注。

 國際金融論壇(IFF)聯合主席、韓國前總理韓升洙表示,新冠疫情改變了世界,當前全球正在經歷疫情後的動盪前行,經濟增速放緩。在金融領域,長期高通脹導致很多金融資產價格下跌,使金融市場更具有波動性,並使發生金融危機的風險提升。在這樣的交叉點上,中國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對全球社會至關重要。

 中國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大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全球經濟展現了韌性,IMF預計全球增長將進入正增長,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差異表現會更加明顯,亞洲比其他區域表現更好,中國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度超過30%。

 在會上發布的《IFF2023年全球金融與發展報告》表示,目前市場的共識是,2023年全球經濟將增長約3.1%,低於2022年的3.4%。從國別看,中國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來源,將貢獻32%。預計中國經濟2023年和2024年將分別增長5.2%和5%。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存在三方面機遇:一是通過創新機制和研發投入推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二是通過教育和人力開發推動全要素生產率增長;三是把握新技術推動鋰電池等外貿「新三樣」出口,打開經濟增長新局面。中國經濟韌性強,在增強科技創新投入、提振樓市和車市等有效需求、推動外貿創新轉型的前提下,仍將釋放巨大增長潛力。

 用「金鑰匙」破解世界經濟難題

 周小川認為,要學會用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金鑰匙」破解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面臨全球經濟挑戰,各國應堅持全球化的正確方向,捍衛多邊主義,避免搞築牆設壘、脫斷鏈和經濟脅迫,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反對保護主義,避免濫用國家安全理由限制貿易和投資。

 國際金融論壇(IFF)理事、菲律賓前總統阿羅約指出,當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在全球經濟碎片化中尋找合作,加強貿易,提升韌性,應對債務危機和氣候挑戰,促進綠色金融發展,重振全球經濟。

 國際金融論壇(IFF)學術委員、亞洲開發銀行前副首席經濟學家莊巨忠建議,國際社會應共同努力應對短期和長期挑戰。全球的政策重點應包括:繼續遏制通貨膨脹,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實現全球經濟的軟着陸;致力於重整公共財政,同時保護弱勢群體;加快結構性改革,消除長期增長的制約因素;加強國際合作,奉行多邊主義應對共同挑戰。(中新社記者  陳康亮)

責任編輯:程向明 【經濟觀察】國際財經政要齊聚羊城 為世界經濟「把脈開方」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