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全力建設海洋創新發展之都!廣州打造高質量發展的「藍色引擎」

全力建設海洋創新發展之都!廣州打造高質量發展的「藍色引擎」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3-10-31 14:05:17 來源:南方日報

 從一千多年前的「海絲」起點,到一百多年前的「一口通商」,海洋成就了歷史上廣州城市繁榮的高光時刻。

 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廣州全面建設海洋強市,翻開了海洋城市發展建設的新篇章。制定海洋強市三年行動方案,編制海洋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爭取粵港澳大灣區航運聯合交易中心年底在南沙掛牌……一系列重大舉措即將落地,釋放「藍色引擎」澎湃動能,一幅千里海景圖在廣州徐徐展開。

 發力海洋經濟新賽道

 積極融入國家海洋強國發展戰略,從頂層設計落子,廣州發力海洋經濟新賽道。

 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成為海洋戰略納入廣州城市戰略的契機。同年8月,廣州印發《廣州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推動南沙建設南方海洋科技創新中心,支撐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

 今年7月,廣州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提出,要全力建設海洋創新發展之都,打造廣州高質量發展的「藍色引擎」。

 一項項戰略規劃的落地,助推廣州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為廣州發展海洋經濟賦能添力。

 集聚海洋科技創新資源

 今年5月,廣州海洋產業創新聯盟正式成立。聯盟由30家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同發起,旨在推動海洋產業創新發展、促進交流合作。

 目前,廣州已經集聚了58個涉海科研機構,包括4個國家級重大發展平台、36個涉海重要科研機構和18所涉海高校;建設有32個海洋科學實驗室,其中國家、部屬、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7個,海洋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廣州海洋城市發展的底氣十足。

 8月25日,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地質十號」船完成最新科考航次,靠泊位於南沙區龍穴島的科考碼頭。此次科考船首次在南海北部陸架開展302.07米進尺全取岩心科學鑽探,刷新了我國陸架海域第四系全取岩心的深度紀錄。

 在廣州南沙華農漁業研究院,產學研結合成果豐碩,「南沙青蟹」「黃閣小虎麻蝦」等榮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便是其依托科技創新攻克產業技術瓶頸的培育成果。

 廣州海洋科技的發展,不僅服務國是,更惠及民生。

 共建國家貿易通道

 航運作為海洋經濟的重要支撐,廣州致力於將廣州港打造為新時代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門戶樞紐。

 數據顯示,2022年,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6.56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486萬標準箱,是粵港澳大灣區港口中唯一保持兩項指標均為正增長的港口。截至2022年12月底,廣州港共有集裝箱航線199條,其中外貿航線154條,輻射歐美、中東、拉美、非洲、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主要國家,是華南地區通往「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海運航線最多的港口之一。

 為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廣州在國際航運樞紐建設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以南沙港區作為核心加快世界一流港口建設,建設「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港航大物流體系,強化樞紐功能和輻射帶動能力,藉此增強廣州航運樞紐面向世界、服務世界的綜合能力,打造廣州海洋城市發展新的增長極。

 南方網記者 蘇若倩 通訊員 李鑫

責任編輯:朱劍明 全力建設海洋創新發展之都!廣州打造高質量發展的「藍色引擎」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