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八駿
美國《外交》(Foreign Affairs)雙月刊2024年5月/6月號發表博明(Matt Pottinger)和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共同署名的文章《勝利無可替代:對華競爭必須勝利,而不是管理》(No Substitute for Victory: America's Competition With China Must Be Won, Not Managed)。該文首先載於4月10日《外交》網站。
博明,曾是特朗普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加拉格爾,曾是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美國眾議院首任「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他們的觀點,代表美國戰略界關於美中關係的「鷹派」。
5月30日,《外交》網站刊登一組文章,名為《美國想從中國得到什麼?——關於華盛頓戰略和競爭終局的辯論》(What Does America Want From China? Debating Washington's Strategy-and the Endgame of Competition)。3篇文章的4名作者不贊同博明和加拉格爾關於美國必須戰勝中國的結論,但是,關於美中關係的競爭和合作元素各佔多少?美國應對中國崛起應當採取怎樣的方略?以及美中關係的終局是什麼?3篇文章呈現分歧。其中,1個人認為美中可以成為合作夥伴。
美對華政策火藥味十足
然而,重要的不是美國戰略學術界各執一端的意見,重要的是拜登政府和可能重返白宮的特朗普的觀點。
6月12日,在華盛頓的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在回答關於如何評論博明和加拉格爾文章時稱,博明和加拉格爾所主張的美國對華方略,拜登政府皆已付諸實施,分歧不在於美國對華關係的路徑,而在於目標。對美國而言,改變中國政治體制既不切實際也不符合美國利益。
坎貝爾認為,拜登政府與博明和加拉格爾在對華方略上沒有分歧,只是實施方略的力度不同。於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產生了——拜登政府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難道不會最終仍把青蛙殺死嗎?
換一個明確的表述,即:拜登政府如果真心避免美中對抗而衝突,那麼,其對華方略就應當不同於博明和加拉格爾所主張。只要拜登政府繼續推行同博明和加拉格爾所主張的一樣的對華方略,或遲或早美國終將與中國對抗而衝突!
拜登時日無多,不可能做調整。可能重返白宮的特朗普,本人關於對華關係僅發表了零散的觀點,火藥味十足。
值得重視的是,特朗普任總統時的最後一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羅伯特·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在《外交》2024年7月/8月號發表題為《以實力換取和平: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立論》(「The Return of Peace Through Strength: Making the Case for Trump's Foreign Policy」)的文章,就特朗普如果重返白宮的外交政策提出意見和建議。該文2024年6月18日先由《外交》網站刊出。
奧布萊恩稱:「當中國試圖削弱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時,華盛頓應該以牙還牙。」他建議特朗普如重返白宮,則應切斷與中國的所有經濟聯繫,考慮將整個美國海軍陸戰隊部署到亞洲,並恢復核武器實彈試驗。
美視中國為最主要競爭對手
他認為,特朗普提出對中國商品徵收60%進口關稅應該只是第一步,後續還應該對「任何可能對中國有用的技術」實施更嚴格的出口管制,並採取其他措施。
奧布萊恩認為,美國應幫助印尼、菲律賓和越南擴大它們的軍隊,增加對台灣的軍事援助,並加強該地區的導彈防禦和戰鬥機保護。
奧布萊恩在任特朗普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時就以對華強硬著稱,而今,主張對華更加強硬。
儘管特朗普競選團隊成員否認特朗普已收到奧布萊恩的上述建議,但是,人們相信特朗普不會不獲悉。博明曾任特朗普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奧布萊恩的地位更顯赫。二人不約而同向特朗普發表對華「鷹派」主張,沒有偏離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和決策界的基本共識。在美國,認為美中可以合作共存者,屈指可數。
還需要指出的是,奧布萊恩不主張特朗普上台後對俄羅斯改弦更張。他主張,由北約的歐洲成員國繼續援助烏克蘭以致命武器,使普京在猝不及防下處於下風。他建議,特朗普堅定支持以色列打敗伊朗,稱這是解決中東危機的唯一辦法。
歸根到底,無論拜登還是特朗普都以維護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為首務,都視中國為美國最主要的競爭對手。(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