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
今日(7日)是內地十一黃金周長假最後一日,截至昨日,訪港內地客按年增加三成多,增幅可謂不小。數據清楚印證,所謂香港魅力不再之論不攻自破,且還有更進一步的增長空間。的確,在供需兩端,香港均有潛力、有條件提高旅遊競爭力,包括因時因地制宜,識變應變求變,以迎接新商機。
內地訪港客人次更上層樓,乃受惠於多重利好因素疊加。首先,內地擴大來港個人遊政策,從去年的49個城市增至現時的59個,香港理所當然會迎來更多自由行遊客,包括以香港作為相關內地客的出遊首選地。其次,廣深港高鐵與港珠澳大橋的使用率日益增高,也成功帶動更多中短途客來港。其中經高鐵入境的內地客人次,於10月1日首破4.8萬,創出開通以來最高;至於經大橋入境的內地客人次,也連續五天突破1.1萬,創出春節以來最長紀錄。內地日前推出的組合拳大招,大大提振了內需消費信心,資本市場暢旺所激發的財富效應,也推高了內地民眾出遊意欲,繼而惠及香港。須留意的是,雖然有部分遊客選擇「貧遊」香港,但其實亦有不少人來港花大錢「血拼」,特別是內地放寬由香港入境的免稅額後。根據旅發局的大數據統計分析,最新內地過夜客在港的人均消費便有5126元,不過夜客亦有1260元,顯示來港遊客愈多,肯定有利香港消費市道;事實上,單計內地客在港的入境旅遊相關總消費,今年上半年高近480億元,而同期全港零售銷售金額約為1900億元,內地客在港的總消費額,佔了香港零售銷售市場的四分之一強。
香港對內地客來說魅力依然,接下來的關鍵是如何令這顆「東方之珠」更光更亮,挖掘更多商機。眾所周知,內地客消費模式正在轉變,不僅買買買,更多看看看,意味香港要在旅遊體驗方面多加功夫。旅發局的研究指,內地客在港花錢比率正在改變,購物方面的消費從疫前約60%降至最新45%,反之酒店帳單和餐飲則分別上升8個百分點和7個百分點,顯示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變化。適逢服務消費正在崛起,香港大力發展「盛事經濟」正逢其時,尤其啟德體育園明年初將會啟用,由體育盛事到演藝盛事等皆可更好發揮所能,爭取把場館的時間表及座位都填滿,這不單有利於刺激區內旅客專程來港參與盛事,推高訪港人次,而天天精彩、區區繽紛的大小盛事,還有助延長每位旅客的外出時間及留港天數,譬如無人機表演就有望令旅客在外留夜一點及留多一天半天。統計顯示,訪港內地客中有多達80%是「重複來港」,只有20%是「首次來港」,兩者的旅遊需求肯定有別,一方面,旅遊業既要好好款待「首遊族」,吸引他們再次來港,另方面也要為「重遊族」提供更優質及更多元化的體驗,確保他們每次來港都有新鮮感。
十一黃金周期間內地客訪港人次報捷,彰顯了香港旅遊業仍然大有可為,進一步增長的空間還非常大。展望將來,內地經濟的持續發展,加上放寬自由行和免稅額,以及交通運輸和通關設施更便捷等利好效應的多重發酵,香港旅遊業識變應變求變,商機必然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