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區組織協會進行2025年度《不適切居所住戶面對暑熱生活狀況及水電收費調查》,其中深水埗、官塘天台屋、新浦崗工廈及元朗鐵皮寮屋劏房幾乎所有日子室內氣溫比溫外為高,最高室內溫度竟達40度,比當天天文台錄得的氣溫高出約1至7度。社協稱,氣候危機是持續的議題,政府長遠應向不適切居所住戶制定恆常能源津貼,建議津貼額為每月每人最少200元。
研究主要集中在5至7月進行,分別訪問300個租住劏房、板房及天台屋等的不適切居所住戶及34個過渡性房住戶,受訪者合共為334人,並只可顯示3至6月的水電情況。社協相信當7至9月盛夏來臨,水電收費會更誇張。面對炎夏,77.3%受訪者選擇開冷氣或風扇降溫,也有42.3%受訪者選擇多沖涼或開窗通風(36.3%)。受訪者中,每月水費中位數是100元,今年「收到水費單後再攤分」的比例明顯上升,達13.3%,上年此種收費模式只有6.3%。每月電費中位數是350元,80.3%受訪者面對水電收費表示水電費高,感到經濟壓力。
此外,75.3%受訪者促請政府「提供能源津貼」、70.3%希望重推「為低收入劏房住戶改善家居援助計劃」,62.3%受訪者期望政府及兩電應「簡化及資助水電分表程序」,58.7%建議政府「加快興建公屋」。
社協為了解今年暑熱下,籠屋、劏房、板間房及天台屋單位的酷熱程度,在深水埗、旺角、官塘、荃灣、灣仔、北角、新界區的籠屋、劏房、板間房及天台屋等11個單位和3個過渡性房屋放置溫度計,由居民每日記錄溫度。天台屋及鐵皮屋被直曬,打開門滿是熱氣,水喉流出的亦是熱水。
受訪者在入住過渡性房屋後,過去一個月水費及電費中位數分別為25元和250元,較劏房住戶有明顯下降。67.6%受訪者曾懷疑業主濫收水電費,79.4%受訪者入住過渡性房屋後水電費有下降,91%認為入住過渡性房屋有助於改善暑熱問題,最主要原因是「單位內有通風良好的窗」(70.6%)、「不再被濫收水電費,可以放心沖涼或使用降溫電器」(64.7%)。社協認為很明顯過渡性房屋水電開支較劏房低,所以政府應盡快安置居民入住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及公屋等環境較好,又獨立水電錶的房屋。
社協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政府可推出全新「抗熱物品資助劵」,讓有經濟困難的不適切居所住戶直接到指定店舖選購抗熱物品如遮光窗簾、循環扇、隔熱板、冷風機、冷氣機、滅虱等符合指定級別能源標籤的電器產品或重推家居改善計劃,改善基層在酷熱天氣的生活狀況;水務署應考慮豁免收取需使用淡水沖廁大廈的基層住戶首30立方米收費,減輕負擔;建議政府在每年4至9月擴闊康文署泳池的優惠對象,容許經濟困難劏房戶例如綜援、全額在職家庭津貼家庭免費享用設施,並應以各區劏房數目為基礎,按比例增加分區社區客廳服務點及避暑中心;相關部門及電力公司應研究簡化安裝獨立水電表程序,以加快流程;政府應在簡樸房條例生效當日,同步開設公開的簡樸房資訊實體窗口及網上平台,讓租客能作出技術諮詢等,並列出已登記劏房地址及狀態;政府應向非長者單身戶納入3年上樓承諾,並全面放寬簡約公屋申請門檻至此群組,以解民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