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蔡英文掌黨魁後的因應與困境

2014-06-06
来源:香港商报

  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 潘錫堂

  蔡英文日前以93.71%的高得票率,第三度當選民進黨主席,但檢視其政策主張,則可仍概括為「空心菜」三個字。蔡英文將帶領民進黨面對年底七合一選舉,她更放眼角逐2016「總統」大選,因此有必要清清楚楚的向民眾說明她的政策主張。

  首先是,蔡英文在學運的獲益,其實卻是以損傷民進黨的路線和形象作為代價,對蔡英文長期未必有利。第一,學運的「反服貿」訴求,使得民進黨去年以來一直力求轉型與突破的大陸政策發生嚴重倒退;第二,在學運及其前後的幾波社運中,民進黨幾乎無力插足,甚至淪為插花的角色;第三,表面上看,學運、社運似乎與民進黨互為呼應,實際上,卻瓜分了群眾對民進黨的支持。也因為如此,在蔡英文重新接下民進黨的領導權之後,她必須一一處理這些形象損傷、戰略矛盾和路線倒退的問題。

  其次是,蔡英文回鍋起手式,就選擇在媒體拋出「總統」大選層級的「修憲」議題;在各項挑戰中,「憲改」將是蔡英文的最優先處理項目,也是民進黨重返執政的「第一哩路」。其實,兩岸政策是民進黨一大罩門,小英捨此不談,卻先提「修憲」工程,雖有主導政治議題之效,但以「修憲」門檻之高,若無藍綠共識根本難有進展。小英迴避兩岸、卻先提「憲改」,難脫選戰考量。

  兩大性格障礙亟待克服

  蔡英文面對的挑戰,包括:兩岸、七合一、黨改、「修憲」。不過,兩岸路線屬於大選戰略,不急着現在攤牌;七合一是藍綠對決,靠基層實力決勝負;黨改則是內部議題,綠營自家人談妥就算數。唯有超高門檻的「修憲」議題必須跨越藍綠、凝聚朝野共識,才有可能促成改革;蔡英文也可藉由「修憲」議題,營造準執政黨和準「總統」候選人的高度。

  只是,在問鼎2016前,蔡英文有兩大障礙亟待克服。第一,是不願碰觸重大爭議的政治性格;第二,則是總習慣以勢逼人,難以和派系山頭合作的脾氣。唯有跨過這兩座大山,才可能政通人和,成功攀上執政高峰。

  所以,蔡英文有志挑戰2016,面對無可避免的派系之爭,民意支持度始終居於領先的她,理應放低姿態主動化敵為友,提前移除黨內絆腳石,避免重演2012的假性團結。

  問題是,以此次黨魁選舉,遙遙領先的蔡英文,卻擺出高人氣的霸氣,讓一路擺出「尊蔡」態度的謝長廷頗感心寒,蘇貞昌更是懷着壯志未酬的不滿離去,這對黨的團結是有弊無利。

  蔡英文雖然人氣一直居高不下,接任黨主席後,黨務繁雜,加上外界對民進黨在年底「七合一」選舉的表現,已設定了重挫國民黨的高標準;面對內外壓力,蔡英文失分的機會反而增加。主客易位的蘇貞昌,沉潛之餘,仍有機會累積社會能源,2016年與蔡英文二度競爭「總統」大選的資格,不見得毫無機會。

  從政準備未見周全

  回顧過去兩年,蔡英文因沒有政治職務在身,而顯得好整以暇。然而,若進一步檢視蔡英文兩年前後的變化,要說她已就領導台灣的各方面能力準備得更臻周全,則似乎仍難找到可靠的迹象。蔡英文本身的從政準備,似乎仍無法從「反對意識」進展到「執政思考」;這點,恐怕仍是她要完成上屆大選沒走完的「最後一哩」最大的障礙。

  民進黨日前舉辦的黨主席選舉辯論會中,在唯一對手郭泰麟的追問下,蔡英文一再閃躲、實問虛答,貌似從容,卻未說出言之有物的話。

  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的黨主席競選談話說:「讓我們從改變這個政黨(民進黨),進一步改變台灣。」蔡英文顯然知道,民進黨不改變不行。但民進黨至今不能有伐骨洗髓的改變,主要即在迄未出現一個能領導民進黨脫胎換骨的領導人。

  因此,究竟民進黨將挾持蔡英文,使黨不能改變?抑或是蔡英文先改變自己,進而去領導民進黨改變?這將是民進黨由今至2016的最大考驗。然而,蔡英文若不改變她自己那種「搖擺/空洞」的言行,如何能領導民進黨改變?一言以蔽之,蔡英文在高談率領民進黨改變並改變台灣,恐怕得先從改變她自己的心態與思維入手。

  尤其,蔡英文當選黨主席後,隨即提出「立法院」席次應該增加的設想。但她豈不知,主張「立委」減半的是民進黨;一度放棄「立委」席次減半的也是民進黨;在前主席林義雄施壓下重新支持減半的又是民進黨。蔡英文主張增加「立法院」席次,究竟代表哪個時期的民進黨?但她提出這項主張後,至少得為民進黨「朝秦暮楚昨非今是」向民眾道個歉。

  兩岸主張是最大考驗

  值得注意的是蔡英文從未提出「我對兩岸關係的主張」,就「憲政」改革而避兩岸關係,她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手法可見一斑。在政策面上,蔡英文接任黨主席,正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及《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等重大政策在「立法院」決戰,蔡英文是要以黨派對抗的角度來看這些政策,還是以台灣利益的角度來看這些政策?蔡英文會不會重蹈2012選「總統」時,在ECFA議題上從大力批判變成概括承受的覆轍?這也將成為觀察指標。

  總之,蔡英文在接下來兩年,若還採取棉花糖策略,對重要議題以曖昧話術閃避打點,那麼「空心菜」的形象很可能再度成為威脅她的「最後一哩路」。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