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內地生助港經濟發展

2014-06-07
来源:香港商报

  日前筆者到某中學演講,期間有學生提問,指近年內地學生來港升學的人數急增,更有部分畢業后留港就業或定居,會否因此影響本地學生讀大學及就業的機會呢?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其實,在全球化效應下,近年各國各地區都在積極吸引外地學生前往留學,而各國各地區的學生互為出外留學的情形也越加普遍。不限於香港,周邊地區如台灣、新加坡等都致力吸納更多外地學生到當地升學,英美澳加日等更早於數十年前便已開始大量吸收包括中國在內的留學生,發展當地的教育產業了。相對來講,香港已落后一大截。各地經驗告訴我們,哪個地區吸引外地的留學生多,哪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就快,相信內地生來港,一樣會有助加快香港經濟發展。

  吸引留學生是國際趨勢

  內地學生到香港升學的數字近年的確不斷上升,根據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提供的數據,十年間,來港升讀獲資助專上教育課程的內地學生增加近四倍,且數字仍在逐年增長。不過,內地學生到外地升學是世界性的現象,并非只出現在香港。據悉,2013年有超過40萬名中國內地學生出境留學,分布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絕大多數在美、英、澳、加、新加坡和俄羅斯等地。當中約七成多學生到美國,而在該國留學的近100萬學生中,中國學生就占三成左右約30萬,相對前來香港的學生只屬滄海一粟。

  內地學生來港升學雖有爭議,但事實上對香港是利遠遠大於弊。

  首先,最直接的好處,是增加兩地的文化交流。從宏觀角度而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聯繫日益緊密,人們比以往更需要了解各地文化差异。尤有甚者,中國經濟崛起已是不爭事實,世界正在適應這個事實,為了更客觀、更清晰地認知中國崛起所帶來的影響和發展,并把握這個機遇,各地爭相學習中文和認識中國文化。處於中西文化交匯處的香港,理應比世界各地更有理由深入認識當代中國。回歸以來,兩地文化差异所滋生的民間矛盾凸顯,在這樣的形勢下,更有必要互相理解,而不是隔着電腦螢幕互相指罵。如果借助內地學生來港的機會,跟一個真實存在的人一起學習、一起生活,從而化解冲突,才是合情合理的做法。從個人角度而言,無論是學生或在職人士,在跟內地人互動的過程中,除了可以了解內地文化和掌握普通話的聽說能力外,更能在中國內地建立龐大的人際網絡。人際網絡在職場上、商業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中國內地的特殊環境下,重要性更加突出。如上所述,到外地留學的內地學生,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精英,跟他們交往,等於是建立全國性的人際關系網。

  其次,是促進教育產業化的發展。上屆特區政府已宣布,為鞏固香港的區域教育樞紐地位,提升香港的競爭力,配合國家的未來發展,政府銳意發展教育產業,可惜時隔數年,政府還沒有制訂出系統性的方案。適逢市場需求大增,應該把握機會,增加資助大學學額、鼓勵私人開辦大學、多元化教育(如金融、旅游大學)、引進外國大學來港開辦分校、吸納各地教育人才,打造亞洲教育中心。待設施與政策都完善后,更可進一步吸引亞洲及全球學生到來。

  促進了解提升港競爭力

  內地尖子來港升學就業,短期而言的確對本地學生構成競爭壓力,但競爭也有良性與惡性之分。近年,香港大學生平均素質下降的問題困擾教育界,普遍認為大學畢業生的語言能力、學習意欲、工作態度等均每况愈下。有人指因社會富裕,年輕人都被「寵壞」了;也有人指優秀大學生的數量沒有減少,只因大學學額增加,因此優秀大學生的比例便相對下降了。引入內地尖子,可以直接提升香港大學生的平均質素,而且,經濟學中有所謂「鯰魚效應」(Catfish Effect)——沙丁魚惰性極強,不喜運動,捕獲后往往在運送途中便奄奄一息了,后來漁民發現,只要在魚槽中加入一條鯰魚,鯰魚東游西竄,使得沙丁魚緊張起來,加速游動,如此一來,沙丁魚便都能存活回到港口。

  換句話說,就是通過引入新的個體進行競爭,使原有群體產生危機感,激發活力。把「鯰魚效應」應用在香港的教育系統中,引入內地學生,可使本地學生產生危機感和競爭意識,對香港學生是有利的。

  助港人口年輕化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根據政府統計處的《香港人口推算2012-2041》統計報告估計,未來的人口將持續老化。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推算將由2011年的百分之十三顯著上升至2041年的百分之三十。同時,年齡中位數將由2011年的41.7歲上升至2041年的49.9歲。另一方面,15歲以下人口的比例由2011年的百分之十二下降至2041年的百分之九。

  長者人數激增將導致嚴重經濟問題,政府的社會保障援助金與醫護服務開支會急劇增加,此外,由於社會要用較多資源照顧長者人口,用來生產投資或撥給社會年輕成員的資源就會相應減少。相對於其他擁有較年輕人口的經濟體系,香港的經濟增長會持續放緩,競爭力亦會不斷下降。

  對應人口老化的其中一個解決方案,是輸入外地移民。在這方面,同是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比我們做的好得多,他們短短十年就吸引了100多萬海外年輕學子與專業人才。而香港卻諸多掣肘,裹足不前。如果香港如新加坡般,積極引入內地尖子來港升讀及就業,既保證了新移民的知識程度、教育水準,又大大促進了香港人口的年輕化,提升了香港的競爭力。

  內地學生來港學習就業,是危機,還是機遇?是冲突,還是雙贏?端視今天港人和政府如何理解與面對。當然,內地學生學額得保持在適當比例,免得過度競爭,損害本地學生的權益,也是政府在決策時應該考量的元素之一,但整體不應因噎廢食。

  九龍社團聯會理事長王惠貞

[责任编辑:朱劍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