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雙軌之國:改革領域豈止養老

2014-12-25
来源:騰訊財經

        導語:中央通過養老金并軌方案,機關與事業單位同步改革,延續20多年的雙軌養老保障制度將統一。但除了養老,我國還有很多雙軌制的問題,減慢了經濟發動機的運行。

  雙軌制度上的國家

  媒體報道稱,我國將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與城鎮職工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現在已經擬訂了改革方案,并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議通過。

  雖無細則,但養老金并軌已經走出了重要的一步,廣大企業職工一直不滿的養老金不公平現象將逐步得到解決。

  不公平現象是社會不安定因素,也是阻礙經濟資源合理配置的籬笆。我們如果將社會看做政府部門和生產性部門,在同等情況下,政府部門較好的養老保障將吸引更多人才,生產部門的產出就會下降,整體社會生產力也會下降。

  中國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過程中采用了漸進的方法,“價格雙軌制”就是轉型過程中的現象,尤其在上世紀80年代最為突出,在客觀上促進了社會掙脫計劃的束縛。

  但是,雙軌制的存在也使得利益集團誕生和逐漸固化,導致改革進程推進放慢。尤其一些重要的領域,必須加快過渡到完全市場化,資源配置的公平對待,將是經濟的潛在發動機。

  利率雙軌:為何降息難解融資難

  除了養老金這種分配制度上的的雙規制,社會上還存在很多要素市場的價格雙軌制,金融系統中的利率就是典型的雙軌制。

  我國的利率總體而言分為兩種,一是官定的利率,二是影子銀行或民間利率,前者利率約在6%左右,主要進入國有部門;后者利率12%~24之間甚至更高,主要是市場主體的借貸利率。

  官定的6%的利率是不是市場均衡利率?肯定不是,因為它高于市場利率,但是大量國企通過銀行融資占用了資金,擠出的市場企業融資成本必然抬高。

  從這個角度可以很直接的理解,為何降息這種總量的貨幣政策無法解決融資難問題:降息可以解決雙軌中一根軌的利率,卻對另一根軌無能為力。(延伸閱讀:財經觀察1366期《央行降息開啟國企救助計劃》)

  國企民企雙軌:為何降準也沒用

  從融資角度觀察,國企民企的雙軌制非常明顯。從總量來看,我國廣義貨幣是GDP的兩倍不差錢,但由于資金價格不同,政府必然干預資金的配給,銀行將大量融資配給給國有企業。

  根據北京大學黃益平教授援引的數據,我國企業的負債占GDP的比重為130%,這其中的國企占了八成,而國企總工業產出不到兩成。

  在經過2009年4萬億投資和10萬億信貸投放后,國企部門產能過剩變得更加嚴重,融資量變大的背后,是資金進入了低效率的地方,為了維持這些企業不死,往往有后續貸款,這些“僵尸企業”耗用大量資金,即便是央行降準,資金總量的提升也難以改變資金分配格局。

  說到僵尸企業,同是銀行融資占主導的日本的教訓值得借鑒。在90年代后期日本資產泡沫破滅造成銀行大量壞賬時,政府大量兜底,產生大量僵尸企業,這對于日本的金融制度是一次極壞的沖擊。(延伸閱讀:財經觀察1334期《安倍困境:日式計劃經濟敗局》)

  土地雙軌:為什么消費無法提振

  中國的土地按性質來分,可以分為國有土地和集體所有。國有土地主要是城市土地,使用權可以自由交易,集體土地主要是農村土地和宅基地,無法自由交易,轉讓受到種種限制。

  由于集體土地和其上修建的“小產權房”的擁有者無法自由、獨立的支配、處置財產,所以這種所產權是缺失的,集體土地價值也必然的不到體現,其金融屬性如抵押權等也受到極大限制。

  由于房屋和土地資產是絕大多數居民的最大一筆潛在財產,當其價值不能得到體現時,將影響到所有者的持久收入預期,從而影響到消費。

  在農村集體土地流轉和土地確權方面,我國正在積極進行改革探索。(延伸閱讀:財經觀察1227期:《戶籍改革保障產權促進消費》)

  結語

  我國的雙軌制在改革初期起到了推動改革的正面作用,但是在運行了近30多年后弊端叢生,制約資源合理配置和居民財富進一步提高。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將啟動潛在的經濟發動機。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