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郁慕湛:李超人的战略格局之变

2015-01-14
来源:上海證券報

  李嘉誠上周五宣布,將把長江實業、和記黃埔兩家公司的地產及非地產業務劃分開,重新組建長江和記實業及長江實業地產兩家新公司。新的長和及長地均在開曼群島注冊。消息傳出,旋即有市場人士斷言,李嘉誠不僅撤資中國內地,還將撤出香港。而李嘉誠卻再三申明,如此安排與撤資無關,只是為了方便做生意。

  由于開曼群島的公司法較香港簡便,有利于公司收購合并、股本重組以及融資貸款等財務安排,令公司營運更為靈活;加上開曼群島的稅種只有進口稅與工商登記稅等幾種,相當于在當地注冊的公司可合法避稅。

  長和持有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的所有港口、電訊、零售、基建、能源等非房地產業務,而長地則持有兩個集團的房地產業務,包括在香港、內地及海外的相關業務。重新組建兩個新公司,不僅利于兩個集團在生意場上鞏固已有的陣地,還大利于李氏資本更靈活方便地尋找新商業機會和開拓新的行業,使之進退自如。

  長地將有1700萬平方英尺的出租物業,有面積約1.7億平方英尺可供發展的土地儲備,包括約1.58億平方英尺位于內地的土地儲備以及在香港的約800萬平方英尺。因此,李嘉誠所說“不是撤資”,并非虛言,還是可信的。我們也很難相信,以內地和香港的商業機會尤其拿地賺錢的機會,“超人”李嘉誠會捂緊錢袋一走了之?

  當然,李嘉誠這次拆分重組也有其年事已高及家庭的原因。不過,無論怎么說,李嘉誠的這次拆分重組,畢竟有轉移重心的意味。或者更為精確一點說,作為市場頂級投資人的李嘉誠,可以說是極少數最早感覺到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人。他已明白,中國內地和香港不會再有從前那樣的暴發機會了。

  半個多世紀以來,李嘉誠對經濟發展趨勢的把握,華人世界無人能及。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李嘉誠在內地房地產價格升至頂峰時毅然撤離,以后內地樓市在調整中漸漸陷入了低谷。他前兩年進軍歐洲特別是英國市場,將英國很多公共事業領域資產納入囊中。據報,投資總額超過300億英鎊的長實集團已一躍成為英國最大的單一海外投資者。在基建方面,長江集團為英國四分之一人口提供配氣服務,旗下的英國電網掌控了英國30%的電力供應;去年收購的英國水務公司,為超過7%的英國人口提供飲用水,對英國的經濟與民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難怪英國媒體不無夸張地稱,李嘉誠幾乎已“買下了英國”。事實證明,“李超人”實際上抄了歐洲資產的底。

  如今李嘉誠的長和與長地雖仍在香港上市,但在戰略上對內地市場和香港市場已取守勢,而對全球市場尤其是歐洲市場則取攻勢。這樣的格局之變,對于李嘉誠的跨國公司來說是很正常的。

  李嘉誠所以對內地市場、香港市場取守勢,依筆者之見,不見得他以為人民幣或人民幣資產將會暴跌。現在沒有任何根據判斷人民幣或人民幣資產將會暴跌,雖然不少人看出人民幣及人民幣資產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可能有總體走弱的跡象,但更大的可能則是未來人民幣匯率即使沒有全部放開,其波動幅度也會比現在更大。那樣,不管人民幣走弱還是暴跌,對于精明的投資人而言都是絕好的機會。就憑這一點,李嘉誠就不會撤離內地或香港。

  但是,李嘉誠在內地市場中的獲取壟斷利潤的機會正在消失,卻是不爭的事實。過去幾十年間,李嘉誠在內地市場取得大量房地產投資機會和港口碼頭投資機會以及之后的驚人盈利,很多與內地市場的不規范以及行業的壟斷有關,隨著內地市場化改革的深入,這樣的機會當然越來越少乃至消失了。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三十余年,搭上了特快列車的李嘉誠財團與此同步神速發展,節節壯大。而當中國經濟進入轉型階段而還未達到新的彼岸之時,發展速度必然放緩,對追求最大利潤的投資人而言,新的商業機會不會很多,也不會很大。所以,李嘉誠會重新考慮其投資戰略,卻不會放棄中國內地及香港的商業陣地。這樣的安排看來已得到市場的認可。周一港股開盤,李嘉誠旗下兩上市公司股價均大漲。

  李嘉誠到底是李嘉誠。只是,對李超人的老謀深算,國內各宏觀調控層、企業高管、中小投資者能學到點什么呢?

  (作者系資深財經評論人)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