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帝王輪流做何時到我家

2015-05-01
来源:香港商报

   沙特國王薩勒曼宣布廢儲的消息傳出后,不少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現在都已經是21世紀了,為何君主制還能暢行無阻呢?如果說某些中東國家是因為政治文明水平低,那又如何解釋有些西方發達國家仍然供著「國王」、「女王」和「天皇」呢?


  英式君主制系國民自願選擇
 
  目前,全世界190多個國家中有近30個實行君主制。但同是君主制,其運作方式也大相迥異。通俗地說,有名義上的君主制與實質性的君主制之分。前者以歐洲國家如英國、荷蘭、西班牙、挪威、瑞典、比利時以及亞洲的日本為代表。這些國家的「國王」或「天皇」形式上是國家元首,但只承擔禮儀性的工作,沒有任何行政權力,不能干預國家政治,甚至也不能對國家政治公開發表看法。說白了,這些君主就是「聾子的耳朵——擺設。」王室成員雖然也都是養尊處優,但總的趨勢也是日益平民化,比如英國皇室的哈里王子就像平民子弟一樣參軍服役,并奔赴阿富汗前線戰場作戰。而他的哥哥威廉王子,則與平民出身的凱特喜結連理,也演繹了一齣現代版的「王子與灰姑娘」故事。
 
  而實質性的君主制就不一樣了。這種制度下的君主就是名副其實的國君。他們雖然不能像古代帝王那樣權力無任何約束,但也基本上掌控了所有的國家大權,王室生活的奢侈程度甚至較古代宮廷有過之而無不及。以沙特為例,沙特現有5000多名親王,據信掌握著數萬億美元的資產。今年年初剛去世的前國王阿齊茲生前的私人財產達2000多億美元。他的兒子法赫德王子2013年花了1500萬歐元包場巴黎迪士尼樂園,邀請了60多個朋友接連狂歡3天3夜。這些錢,說是王室的,但歸根結底是沙特人民的。
 
  誰都知道,君主制是「封建社會」的產物,與現代民主政治的內在精神格格不入。既然如此,為何相關國家不廢除君主制呢?
 
  就名義上的君主制而言,它實際上是相關國家人民自覺選擇的結果。以英國為例,當初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推翻國王統治的「光榮革命」時,本來是有機會乘機廢掉君主制的,但由於當時的政局并不穩定,國王在穩定社會,調和階層矛盾方面,仍有一定作用。而其更深一層的原因,則是英國人民還對君主存有「精神依賴癥」。這也是至今君主制仍然得以在英國保留的根本原因。日本的情況則更為典型。當年二戰臨近尾聲時,盟國通過《波茨坦公告》向日本發出了勸降的最后通牒。但日本人對天皇的忠誠度極高,感情極深,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唯一條件就是要保留原先的國體——天皇制。現在的習慣性說法是日本當時是無條件投降,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他們的投降是有條件的。當年美國軍方曾估計,如果一定要廢除天皇制的話,那就意味著將要再付出一百萬人的死傷代價。衡量再三,盟國接受了日本的投降條件。
 
  「家天下」早晚壽終正寢
 
  不過,即便是名義上的君主制,在西方也是有爭議的,不少人是主張廢除的,只不過不占主流意見而已。有民調統計,英國支持保留君主制的國民接近80%。而西班牙王室的擁戴率就低得多。去年6月,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宣布讓位給費利佩王儲,此事引發西班牙國內的激烈爭論,很多地方的民眾舉行游行示威,要求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繼續保留君主立憲制。相比之下,日本國民仍然把天皇看作是國家的象徵和國民政治感情的皈依,日本社會似乎沒有考慮過存廢天皇的問題。
 
  不管怎麼說,名義上的君主制的存廢權還是掌握在人民手里。但實質性的君主制就不一樣了。這些國家的王權本來就是通過「馬上得天下」獲得的,跟人民的授權沒有任何關系,人民當然沒法決定其存廢,除非有人再來一次「馬上得天下」。
 
  不過,當代世界也有君主制國家通過和平手段,成功轉向和共和民主制的例子。2008年5月,尼泊爾議會作出廢除國王賈南德拉的決議,順利實現了國家政治制度的轉型。當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專門發電表示祝賀。不過,尼泊爾國王是被迫退位的,而不丹國王旺楚克則堪稱古往今來極為罕見的開明君主。2008年3月,在沒有遭遇任何「逼宮」或外來壓力的情況下,旺楚克為人民福祉計,主動放棄王權,推動國家從君主制轉向民主制。旺楚克因此被世人贊譽為「華盛頓式的政治家」。
 
  想想也是,江山本是人民的,權力理應屬人民所有。所謂「民有、民治、民享」,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就連《西游記》里孫悟空都說:「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國家神器不能為一姓帝王專有,而應掌握在人民手里,這是連中國古人都懂得的道理。可以肯定地說,「家天下」式的君主制早晚要壽終正寢,至於形式上的君主制,不管它存續多久,對國家人民福祉就無關緊要了。

  香港商報評論員余永勝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